北京市水務綜合執法總隊:在新征程上書寫水務綜合執法新篇章
轉眼又到了北京一年之中最美的季節了,隨便走進一條街巷,隨意走在一條河畔,都能被身邊的景色迷住。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的生態環境等方面實現了歷史性變化,而這背后離不開方方面面的堅守、突破與創新。在水務領域,有這樣一支隊伍,他們以親民為民為宗旨,以守正創新為引擎,努力將自己鑄造成為一支水務綜合執法“鐵軍”,在新征程上書寫水務綜合執法新篇章。
守正創新的法治鐵軍
從“就執論執”到“以執促立”
織密法律之網 強化法治之力
“施工單位挖斷供水管才罰3000元,他們接受處罰的時候,別提多‘配合’了。為啥?因為他們想趕緊解決,接著施工啊。所以應該加大處罰力度。”今年,有關部門向一線執法人員征求《北京節水條例(草案)》修訂意見的時候,北京市水務綜合執法總隊執法督察科的趙東領想起了不少以前經手過的案件:破壞供水管線造成數千戶居民大面積停水,幾千塊錢的罰款對當事人來說起不到任何警示作用,甚至屢次犯案。
法者,治之端也。新時代,人民群眾對各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對法治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賦予了更多內涵。面對執法實踐中的實際問題,北京市水務綜合執法總隊不僅“就執論執”,還“以執促立”,以基層一線的執法視角配合北京涉水領域的立法和修訂工作,提出不少增設違法情形及優化處置方式的意見。比如針對破壞供水管線行為處罰過輕的問題,趙東領和同事們根據多年執法經驗提出,應多層面核定損失,大幅提高處罰力度,這個建議很快被立法部門采納,目前已提交二次審議的《北京市節水條例(草案)》中,就將破壞水務管線及附屬設施行為的處罰標準從3000元提高到了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最高的或將被處罰30萬元,對造成的水資源浪費及停水應急處置的費用還將追繳。處罰力度加大,法律之網更密了,法治之力更強了。
除了參與立法,北京市水務綜合執法總隊還創新推進制定《北京市水事違法行為舉報獎勵辦法(試行)》《北京市水行政處罰程序若干規定》等一批規范性文件,其中的《北京水務領域輕微違法行為免罰清單》,不僅讓《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的“首違不罰”要求在全市落地生根,還讓涉水執法有了更多的柔性和溫度。以企業未取得排水許可證排污為例,這種違法行為會被處以最高50萬元以下的罰款,但對于初次違法且危害后果較輕的小微企業來說,會造成沉重負擔,甚至影響生存。免罰清單的制定,讓非主觀故意且違法行為輕微,及時改正的企業不被行政處罰,優化營商環境的同時,還讓法治建設更加包容審慎。
親民為民的服務鐵軍
從專注執法到“普執宣服總長”踐行為民理念
一次“清管行動”專項執法中,海淀區中關村南三街上幾個門臉房前蓋著橡膠墊的雨水箅子引起了隊長田迪的好奇。這是北京市水務綜合執法總隊石景山分隊的管轄范圍,也許是職業敏感,田迪掀起墊子果真發現了問題:可能有商戶擅自將污水管接入了雨水箅子。一番調查取證,執法人員判定,這是一起多家商戶違法排污行為。在對商戶開展宣傳普法和走訪調查之后田迪意外發現,商戶之所以違規排污,是因為管線因歷史遺留問題無法鋪設排污管道,商戶和街道都想解決,可無奈需要溝通的部門太多,且施工復雜經費難尋,只能用橡皮墊臨時遮擋,防止異味泛出。
在完成正常的執法程序之后,田迪和同事們還想做更多。實地考察調研、提出可行性方案、會商相關部門、鋪管線建新井……在石景山分隊的牽頭下,這個困擾了18家商戶多年的排污“頑疾”最終解決了。“這下我們的污水終于排得‘光明正大’了。”商戶給隊員們紛紛送來了錦旗。
原來只是專注執法,針對的只是違法行為的處置,現如今卻開始提供“一條龍”服務了,為何水務綜合執法工作有如此大的轉變?這就不得不提北京市水務綜合執法總隊創新提出的“普執宣服總長”六字訣工作法了。在這個工作模式的指導下,執法人員在每次執法時都按這六個字逐字開展工作,“執”法的同時向商戶開展精準“普”法和警示“宣”傳,發現難題,主動搭臺提供“服”務,并在事后聯合多部門及屬地復盤“總”結,建立“長”效機制。
“過去我們的工作就是執法,現在用‘六字訣’工作法干活,說心里話,工作量的確比以前多了不少,可每次看到市民的難題解決了,不僅是自己心里滿足,團隊也特有干勁兒。”田迪說。
如今,“六字訣”涉水執法新模式不僅入選北京市水務局10大科技創新,還受到水利部肯定,在中國水利報及部委公眾號中全國交流推廣。利用這種新模式,北京市水務綜合執法總隊聯合執法245次,專項行動16次,執法量、檢查量、處罰量同比全面提升,市民滿意度大幅提升,改善營商、社會共治、拓延服務、標本兼治的執法新理念逐漸落地生根。
北京市水務綜合執法總隊的創新工作模式還有很多。根據多年執法經驗,執法人員總結發現河道傾倒垃圾、非法捕魚、往雨箅子亂倒垃圾污物等違法行為大多發生在8小時工作日之外,于是探索了常態化錯時執法制度,70%的執法力量白天工作,30%的執法力量專門在夜間、清晨及雙休日工作,大大提升了執法效力的同時還保障了隊員們的休息。
社區是基層社會治理的主要載體,北京市水務綜合執法總隊試點“水警進社區”工作,執法人員定期到社區答疑解惑、普法宣傳,鼓勵社區居民發現和舉報違法線索,涉水問題首問負責,當好居民的“水管家”。東城分隊今年8月就通過居民提供的線索,在金魚池中街成功抓獲一起向排水管線排污的違法行為。“有了社區居民當線人,我們的辦案效率提高了不少,很多社區及周邊的水問題能及時發現處置,居民的愛水護水意識更強了。”東城分隊隊長許亞寧說。
只有真正走進社區,才能發現問題,只有不斷地解決居民的身邊水事,才能真正融入基層社會治理。為了讓老百姓隨時“能找到”,總隊還設立水務執法熱線電話,推動解決了40余件基層長期因權責不明、沿革不清,甚至推諉扯皮等導致的“疑難雜癥”,這其中就包括地下車庫私開洗車房、廢水違排、綠化水洗車等群眾關切的熱點問題。自熱線電話設置以來,共解決了涉水案件192起,以行動向群眾踐諾“發現涉水違法問題,找總隊”。
科學創新的執法鐵軍
從“單兵作戰”到“聯動統一”
打通水務執法“最后一公里”
原來,成立于2021年2月1日的北京市水務綜合執法總隊只有1個機關和16個分隊,很難覆蓋全市的涉水執法工作。在國家“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的宏觀背景下,北京22項涉水行政執法職權下放街道辦事處和鄉鎮人民政府,區級和街道執法人員有了更多執法權限,三級體系既有分工又緊密合作。總隊強化區、鎮街水務執法的監督指導、統籌協調,推動百姓參與社會共治。“比如一條經常有野泳者出現的河道,總隊很難天天盯守,有了三級聯動及社會共治,街道的執法力量可以隨時就近巡查,簡單的早發現早處置,復雜的就可以隨時‘吹哨’市區兩級執法部門共同執法;百姓也有更多渠道舉報,其中舉報16種違法情形還能獲得獎勵,三級織網,舉報補漏,打通了水務執法的‘最后一公里’。”北京市水務綜合執法總隊黨委書記、總隊長李京輝說。
為了讓執法工作見到實效,既要縱向聯動,又要橫向聯合。不僅市區街可以聯動,跨區域的部門之間也得形成聯動。“過去一家餐飲機構每個月可能要接受來自不同單位幾次乃至十幾次的常規檢查,現在我們積極推動多層級、多部門‘綜合查一次’,將原來的‘單兵作戰’轉為‘聯合作戰’,努力實現執法效能最大化、成本最優化、體驗最佳化,優化營商環境,讓市民和市場主體都能得到最大的實惠。”李京輝說。
今年3月,北京市水務執法總隊以門頭溝分隊為試點,與門頭溝區法院行政審判庭簽署合作協議,創新“行政執法+司法審判”銜接機制,實現執法司法信息共享,暢通涉水案件分析研判渠道,實現涉水執法與公檢法聯動協同全覆蓋。
如今,北京市水務綜合執法總隊與城管、公安等部門的跨區域聯合執法工作漸成常態,從源頭上破解職能交叉、多頭管理、推諉扯皮等問題,有效減少“多頭執法”“重復執法”等問題。此外,總隊還制訂了執法人員“十不準”“十嚴禁”、文明執法用語和行為規范,推進黨政標準化建設運行,行政執法行為將更加規范高效。
未來
拓展水務執法空間
塑造良好鐵軍形象
李京輝介紹,未來北京市水務綜合執法總隊將不斷深學細悟,以政治建設為統領,以“安全、潔凈、生態、優美、為民”水務高質量發展為目標,繼續推進完善水務執法領域法律法規和標準,填補執法短板弱項,優化執法制度體系,不斷做好全市水務執法領域頂層設計;制定《北京市水務執法效能提升行動方案(2022-2025年)》,指導全市水務系統執法隊伍提升執法效能,拓展全市水務執法未來發展空間;調動市、區、鎮(街)三級執法力量,強化對區、鎮(街)執法檢查,提升市民涉水自律意識,引導市民對涉水違法違規及不文明行為進行廣泛社會監督,形成三級執法合力,營造社會共管共治的氛圍;建立現場辦案信息化體系,推動以現場辦案信息化為核心的智慧執法,充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提升執法效能,促進水務執法實現跨越式發展;嚴格遵守黨章和黨規黨紀,嚴守政治規矩和政治紀律,塑造良好水務執法鐵軍形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