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首個國家級野生動物監測站掛牌
25日,2022年北京濕地日暨北京潞灣國家級野生動物監測站點掛牌儀式在北京(通州)大運河文化旅游景區舉行。北京青年報記者從通州區園林綠化局了解到,北京潞灣國家級野生動物監測站點建筑面積60余平方米,是集監測、緊急救助、野保宣傳于一體的環保木質綜合監測點。這個站點的成立,不僅會成為副中心野生動物保護工作的前沿哨卡,也會承擔起國家林草局賦予副中心的新使命、新擔當。
2021年8月6日,北京潞灣國家級野生動物監測站點被國家林草局列入“國家級野生動物監測站點申報序列”,2022年4月12日,國家林草局正式批準“北京市潞灣市級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站”升級為“北京市潞灣國家級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站”,是北京市第11個野生動物保護站點,也是通州首個國家級野生動物監測站。
通州區園林綠化局森林資源管理科科長姜新福介紹,近幾年,隨著副中心生態環境的改善,通州區的生物多樣性不斷提高,尤其是遷徙類、候鳥的數量呈幾何倍數增加。據統計,2021年底,通州區野生動物監測站點共監測到遷徙候鳥近五十萬只。
據介紹,為進一步提高副中心野生動物保護工作水平和質量,通州區著力從多個方面下功夫。首先是以宣教工作做引領,結合每年重要的宣傳活動日,聯合愛鳥人士在社區、公園和學校等場所舉辦多種形式的宣教活動。近三年累計有3萬余人參加了各種線上線下的活動。其次,開展常態化巡查和督導,全區組成了23支監測小分隊,承擔重要點位的巡查工作,并對全區5個野生動物馴養點進行長效的管理監督。城市副中心野生動物保護還為野生動物救護做保障,與第三方專業機構合作,廣泛開展野生動物救護,歷經11年的不懈努力,累計救護中華秋沙鴨等珍貴野生動物1200余次。此外,還將以專項執法行動做后盾,在歷年的“清風行動”和“利劍行動”中,與公安、農業、農村、城管執法、監管和海關等多部門聯動,逐年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執法效果顯著。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野生動植物和濕地保護處處長張志明介紹,全市目前有各級監測站88個,已經初步建成了北京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體系,對掌握全市的野生動物資源及它的建成狀況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這些監測站主要分布在野生動物的集中分布地、候鳥的停歇地以及一些重要的區域,這些區域基本上覆蓋了北京有絕大多數的這種野生動物的重要區域。”
據介紹,全市濕地面積目前已達到了6.21萬公頃,“濕地的環境,也是野生動物棲息的重要場所。目前,全市各類的陸生野生動物移動達到了596種,這其中大概有80%的動物都可以生活在濕地環境。”
北青報記者還看到,在掛牌儀式當天,為慶祝第十個“北京濕地日”,通州區還組織開展了濕地和野生動植物保護專題宣傳,活動通過政策宣講、科普宣傳、實地觀測體驗的形式,提高了全社會對生態環境的認識和保護意識。同時,也激發了公眾保護和合理利用濕地、野生動植物等園林綠化資源的積極性。
攝影/本報記者 黑建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