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我國吸收外資增長25.6% 實現“開門穩”
央廣網北京4月14日消息(記者佟亞濤)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我國持續成為吸引外資的熱土。商務部14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吸收外資同比增長25.6%,實現“開門穩”。
在寧夏中衛,借助“東數西算”的東風,某國際IT巨頭的數據中心廠房設施項目加快推進二期擴容。在湖北武漢,德國某頭部汽車零部件企業基本每年都在武漢新增一個項目,并將第二大研發中心放在武漢。公司總經理包雋介紹,除了產業集聚的優勢外,公司還看重這里的人才資源:“最重要的產業鏈就是人力資源產業鏈。武漢是一個人才高地,有近90所各類高校,在我們招聘研發人員時提供人力資源。”
今年以來,我國持續成為吸引外資的熱土,尤其是中西部地區實際利用外資成績亮眼。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束玨婷介紹,一季度,全國實際使用外資3798.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5.6%。東中西部引資全面增長,我國東部、中部、西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分別增長23.4%、60.7%和21.9%。全國有21個省(區、市)實際使用外資實現了兩位數以上增長。
在商務部近期召開汽車產業鏈外資企業座談會上,眾多外資企業也都表示將堅持把中國作為最重要的海外市場之一,并對中國擴大開放政策表示歡迎。束玨婷介紹,多家企業認為,去年中國推出了2021年版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全面放開了汽車制造領域外資股比限制,為外資車企在華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不少企業表示將繼續在新能源汽車制造和技術研發等方面加大在華投資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利用外資的結構也在不斷優化。束玨婷介紹,一季度,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1328.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2.9%。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增長35.7%,高技術服務業增長57.8%。
商務部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建平認為,未來中國吸引外資的重點將從數量走向質量。“那些附加值高、有創新能力、有新增長點的外資,尤其是高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未來在中國的成長空間和市場潛力非常巨大。這類外資未來將主導中國吸收利用外資的主要方向。”
近期,國內疫情呈現點多、面廣、頻發的特點,對內外資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造成了一定影響。束玨婷透露,中國政府已經在外貿外資協調機制下,設立重點外資項目工作專班,特別是幫助疫情重點地區的外資企業,協調解決復工復產、人員入境、物流運輸等方面的具體問題。“經過各方共同努力,一些企業反映的困難陸續得以緩解。下一步,我們將針對外資企業反映的新情況新問題,快速響應,及時協調解決,幫助企業實現穩定有序經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