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個展覽、8萬3千余件藏品!“云故宮”上新邀您指尖訪古
坐在沙發上,細看青銅重器何尊內的銘文,這是“中國”二字目前所見最早的地方,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在公交車上,和乾隆同一角度,欣賞18世紀英國造的銅鍍金三人打樂轉花鐘……下個月,故宮博物院文華殿“何以中國”展和乾清宮東廡“鐘鳴盛世”展閉幕,最近雙展將陸續上線,方便更多觀眾足不出戶,入“殿”看寶。
同時,故宮數字文物庫上新,累計8萬3千余件文物網上講述前世今生。
圖片來自官網截圖
90個故宮展覽24小時隨時看
疫情期間,博物館預約限流參觀,網上展覽打破時空界限,將文物故事送到家。故宮介紹,目前“何以中國”展已實現線上360度全景觀展,“鐘銘盛世”展也已經完成采集,即將實現云端全景開放。
不僅如此,《故宮展覽》手機app也是一座“ 7×24” 小時的展廳。觀眾指尖訪古,看遍宮廷原狀、常設專館、專題特展。據統計,該程序包含了2015 年以來,在故宮院內舉辦的90 個展覽。
工作人員說,這些手段全方位呈現展覽、 展品信息,同時提供展廳全景虛擬漫游。而且它涵蓋的所有展覽內容不閉展。
8萬3千余件故宮文物云展出
故宮有186萬余件館藏,絕大多數堪稱國寶。如果每天展出100件,足夠不重樣地展50年。不過受限于現實展廳有限,且展出環境等因素制約,這個想法不能實現。數字文物庫將夢想照進現實。今年該庫新增15000件文物影像,累計83000件文物云展出。
這個云端文物庫是故宮對外文物信息公開服務的主要平臺,提供文物基本信息和影像的檢索和瀏覽服務,于2019年上線,累計訪問量超過2540萬次,用戶超200萬人。故宮表示,未來還將定期擴大公布數量。數字文物庫將成為故宮文物數據中心,以數字文物為核心,不僅對觀眾提供文物信息服務,也能滿足各種數字化產品對文物信息的需求。
畫琺瑯開光提梁壺“燒開水”
數字技術還喚醒了文物。清代乾隆年間的畫琺瑯開光提梁壺,是庫房里的罕見珍品。需要挪動時,最有經驗的文物工作者要帶上白手套,屏氣凝神地捧出它。不過在數字文物多寶格里,觀眾可以點燃小巧的“酒精爐”,像乾隆皇帝一樣用它燒一壺水,看水蒸氣隔屏裊裊。
另外,《每日故宮》app從故宮藏品中精挑細選,每日推出一款珍品,邀觀眾在方寸之間欣賞故宮收藏之細致華美,探尋昔日生活中令人驚嘆的日常細節,感受傳世珍品不竭的藝術生命。除了節慶專題、特別策劃以及院內展覽提示外,這款程序還有精彩的傳統工藝、背景故事介紹。觀眾也可以隨時記錄心情點滴。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