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個月零5天時確診 北京市最小新冠肺炎患兒出院
24日,確診為新冠肺炎后的第15天,妞妞(化名)和爸爸、媽媽一起從北京地壇醫院康復出院了,這一天,她2個月零20天。“洗完澡了,咱們香香地出院。”一大早,地壇醫院應急八區趙靜護士長就到病房看妞妞。經過10多天的相處,小妞妞早已經熟悉了“大白”阿姨,這個目前北京被治愈出院的最小患者,還不知道昨天對于她來說是個特殊的日子,她睜大眼睛四處張望著。
北京青年報記者昨日從地壇醫院了解到,3月9日,2個月零5天大的妞妞被確診為新冠肺炎,轉送到地壇醫院隔離病房,而此前醫院收治的最小患者年齡是六個月。妞妞一入院,醫院立即全面啟動嬰兒醫療護理和關愛措施,組建了由兒科、感染科、呼吸科、重癥醫學科和兒研所外援兒科醫生組成的醫療救治組,以及12名具有婦產兒護理經驗的護理團隊。
入院當天下午2點,妞妞突然哭鬧起來,嘴里開始吐起了沫沫,一試表發燒了。“物理降溫,密切關注病情變化。”下午6點,妞妞最高體溫達到38.6℃。護士們邊指導妞妞媽媽給孩子溫水擦浴降溫,邊安慰著焦急的妞妞媽媽。38℃、36.9℃……慢慢地,妞妞的體溫恢復了正常,大家的心這才放下。“雖然孩子的病情一直很平穩,但我們還是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應急八區主任段雪飛說,嬰兒很脆弱,各種器官功能發育不完全,所以病房里準備了洗耳球、簡易呼吸器等嬰兒急救用品,以備不時之需。3月20日夜里,妞妞出現了黏液便,大便里出現血絲,但是化驗潛血是陰性,經過院內外專家們的會診,考慮黏液便出現與妞妞媽媽喜歡吃甜食、飲食偏油膩有關,當媽媽調整飲食后,“警報”解除了。
在住院的日子里,妞妞每天見到最多的是“大白”護士阿姨。護士們把妞妞每一次的大便、小便情況都做了詳細記錄,包括小便的顏色、尿量和大便的形狀氣味。有一天,護士發現妞妞的尿量只有226毫升,連忙查找原因,原來是因為妞妞媽媽發燒了不能吃母乳,喝奶粉比較稠。“一定多喝水。”護士們叮囑妞妞媽媽,“457毫升”,一天后妞妞尿量恢復正常了。妞妞媽媽的飲食也一直開“小灶”,食堂配制了營養食譜,魚、肉、蛋、蔬菜每天變著花樣,通過乳汁來提高嬰兒的免疫力。
“給妞妞扎針的都是兒科專科護士。”護士長趙靜說,查房時,護士發現妞妞媽媽總是坐在床上抱著孩子喂奶,孩子吃著吃著奶睡著了,可一放在床上就醒。一問才知道,原來妞妞媽媽在家里嘗試過躺下側著喂奶,因為姿勢不當乳腺4次發炎。正好隔離病房里有來自婦產科的護士長,于是到病房指導她科學喂養。
在醫護人員精心的治療和護理下,妞妞一天天好轉,出院的時候長胖了0.8公斤。這段與新冠病毒抗爭的經歷不會在孩子的記憶里留下痕跡,但“大白”叔叔、阿姨和妞妞之間的溫暖故事,會成為這個萬物復蘇、充滿希望的春天里最美好的記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