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將實現教學網絡千兆到校、百兆到班、校園無線網絡全覆蓋
近日,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印發《北京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規劃》,要求各區、各學校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據悉,“十四五”期間,北京市將實現教學網絡千兆到校、百兆到班、校園無線網絡全覆蓋,北京市教育云投入運行;建成覆蓋全市、多級聯動的教育大數據平臺,形成教育大數據應用的典型模式;提升教育管理、教育服務、教育資源“三大平臺”支撐能力,實現教育管理服務智能升級。大力推動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技術為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終生教育全面賦能。
《規劃》明確到2025年實現“七個全面”的發展目標,即教育新型基礎設施全面建成、教育大數據應用全面深化、智能化教育管理服務全面普及、師生信息素養和能力全面提升、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全面融合、信息化育人環境全面升級,網絡安全保障能力全面增強。教育信息化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的作用更加凸顯,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優化教育結構的作用充分彰顯,在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中發揮重要的支撐引領作用。
圍繞“七個全面”的發展目標,提出了十一項主要任務,包括: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云網承載能力;深化大數據應用,提升科學決策與精準治理能力;升級智能信息平臺,提升教育管理與服務能力;提升師生信息素養,強化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推進智慧校園建設,優化信息化育人環境;充分利用科技賦能,提升基礎教育育人能力;創新職業教育模式,提升高素質技能人才供給能力;以信息化助推高校發展,提升高層次人才培養能力;建立數字學習檔案,提升支撐終身學習服務能力;以信息化創新評價方式,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健全防護體系,提升教育系統網絡安全保障能力等。
“十四五”期間,北京市將實現教學網絡千兆到校、百兆到班、校園無線網絡全覆蓋,北京市教育云投入運行;建成覆蓋全市、多級聯動的教育大數據平臺,形成教育大數據應用的典型模式;提升教育管理、教育服務、教育資源“三大平臺”支撐能力,實現教育管理服務智能升級;建立校長信息化線上線下培訓機制,將教師信息素養納入教師培訓內容;開展智慧校園達標評定,實現全市中小學智慧校園達標率85%,遴選100所新型智慧校園示范校;探索人工智能、虛擬現實、智能感知等新技術在基礎教育階段的應用,打造網絡化、沉浸式、智能化的新型教學模式;建設實訓場地、工作場所與虛擬場景融合的教學空間,滿足新時代數字化人才培養需要;推動高校數字化轉型,構建線上線下融合、校內校外融通、人技結合的新型教學體系;開展學分銀行試點,探索建立市民終身學習成果檔案;實施多維度綜合性數據評價,提高政府、學校、學生、教師等評價的科學性和規范性;構建市、區、校三級網絡安全運營保障體系,建立數據分級分類防護機制。
為確保《規劃》的各項任務落地見效,市教委對各區、學校提出四個方面的要求:一是健全組織保障,建立決策部署與跨部門統籌協調機制,形成主責部門統籌組織、業務部門應用推動、技術部門支撐保障、社會機構參與服務的工作體系,確保將各項工作落到實處;二是打造專業隊伍,建立健全多層次信息化人才培養體系,開展系統化培訓,提升人員技術素養和能力,適應新技術發展,滿足業務保障要求;三是保障經費投入,為系統整合、數據治理、日常運維、安全防護等提供必要支撐,探索多元投入機制;四是強化監督評估,將教育信息化工作推進情況作為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綜合評價的內容,建立教育信息化動態監測和第三方評估機制,開展常態化督查督導,提升教育系統網絡安全保障能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