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人民醫院通州院區病房全面啟用
昨日(7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通州院區病房全面啟用,該院區編制床位共800張。醫院胸外科、骨腫瘤、普通外科等外科學科群,血液科、呼吸科、心內科、神經內科等內科學科群,以及婦產科、兒科等優勢學科陸續進駐,實現通州院區全學科發展和服務區域全疾病譜覆蓋。此次病房全學科入住,是在醫院新一屆領導班子在1月21日正式任命后,通過院內各級各類交流會、座談會凝聚共識,找出醫院發展的“堵點”。
先進設備+暢通信息確保臨床工作
去年12月18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通州院區正式開診并啟用,一期規劃占地面積147畝,11.9萬平方米的新院區可容納日門診量4000人次,編制床位800張,是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也是進駐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唯一一家國家衛健委管轄醫院,唯一一所北京大學附屬醫院。
在病房設置方面,作為大型三甲醫院的病房,必須要配置符合臨床需求的先進設備。“我們的工作既要合規、合流程,又要兼顧緊急需求”,北大人民醫院醫學裝備處處長鄭陽介紹道,“此次病房全面開放,我們在有限的時間里為每個病房采購配置了電腦、打印機以及監護儀、輸液泵、除顫儀、心電圖機等醫療通用類設備,甚至包括血濾機、呼吸機、喉鏡等特殊專科設備。這些大大小小的儀器設備,都是科里開展工作必需的‘助手’,我們就盡職盡責為病房運行打前站。”
醫院的運行離不開信息化建設。病房的全面啟用給通州院區信息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住院業務較之門診業務復雜很多,涉及醫院組織架構、人事管理、醫政法規、醫療護理操作、藥劑檢驗醫保等名目繁多的字典庫,辦理住院、入科掃碼、術前檢查和化驗、手術信息核對、術后患者管理……每一個系統能否正常運行,都決定了病房醫療護理工作能否正常開展。信息中心與臨床科室、各職能部門進行了無數次溝通和聯調測試,就是為了保證患者信息在各個就診環節的準確傳遞與規范合理。“讓信息高速暢通,不影響臨床工作,我們信息系統責無旁貸。”該醫院信息中心工程師孫磊說。
“醫療護理質量永遠放在第一位”
病房全面啟用,如何保證醫療護理治療是重頭戲,確保醫療護理安全是重中之重。據了解,該醫院醫務處牽頭帶領臨床科室共同梳理流程、整章建制,從根本上保障三級查房制度、住院總醫師制度、會診制度等規范醫療制度的落實;數十次討論制定通州院區會診、轉診和危重患者搶救流程,急診、門診到病房,病房到手術室、監護轉運流程,并反復演練,發現問題不斷改進;同時逐一審核病房醫務人員資質、開通權限,確認醫療信息系統萬無一失。“前期創傷救治中心病房、婦科病房、綜合內科病房的順利運行,讓我們更有信心,因為醫療質量與醫療安全是生命線,我們要全力以赴。”該醫院醫務處處長王晶桐說。
護理質量直接關系到患者的醫療安全、治療效果和身體康復。“護理人員配備充足尤為關鍵。通州院區對護士需求量非常大。”護理部孔祥燕副主任介紹,為了能為病人提供優質護理服務,保證護理質量,西直門院區、通州院區每個科室護理人員配置都是采用“新老搭配、以老帶新”的方式,不僅入科前要完成護理規章與流程、藥品管理、護理文件的書寫規范、溝通技巧及專科等培訓,還要對技術操作流程進行規范。護士長總體負責護理質量,病房護士長、科護士長、護理部實行三級質控管理,以保證同質化管理。
為保障病房順利啟用 春節顧不上休息
北大人民醫院相關負責人介紹,病房全面啟用,對臨床科室而言是機遇,更是挑戰。為了病房順利開業,在嚴格保證醫療規范制度的基礎上,大家彼此補位、相互配合,加班加點。許多人經常是剛從西直門院區下班就趕往通州院區,準備設備、準備儀器、熟悉流程,一起商議一起磨合,甚至春節期間都顧不上休息,將新病房每一個細節都討論到位,盡全力保障病房順利啟用正常運行。
“我們科進駐后,將與大內科配合,盡快將病房正常運行起來,再逐步將無痛支氣管鏡、肺部腫瘤術前/術后化療等項目開展起來,進一步增強呼吸衰竭患者的搶救、急危重癥患者的人工通氣支持和氣道管理等工作內容,為京津冀百姓提供更高質量、高水平的醫療服務。”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高占成說。
作為通州院區先期進駐的婦科病房從1月18日開始收治病人,至今已順利運行半個多月。“通州院區病房剛開的時候,有些患者會有疑慮,擔心醫療條件不如西直門院區。但住進來的患者反饋都非常好,他們發現醫生還是人民醫院的醫生,護士也是人民醫院的護士,住院環境還更好了!”婦科病房主任醫師王志啟說。
北大人民醫院院長王俊表示,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通州院區將進一步推進優質醫療資源提質擴容、共建共享,精心謀劃醫院空間、科學布局學科發展,把國家級中心、院士團隊、國家重點專科等優勢學科全面引入通州院區,建立立足首都副中心,服務京津冀,輻射至全國的診療示范區,搭建基礎性研究和醫療技術研究的交叉性平臺不斷探索醫療、教學、科研、預防、管理等全面、協調、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之路,竭盡人民醫院優勢,緩解人民就醫難問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