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前沿領域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專家視點】
作者:李英震(大連民族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黨委書記)
新質生產力這一概念,既遵循生產力發展的一般規律,又契合我國新發展階段的新特征和新要求,不僅意味著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升級,更體現了未來我國產業發展的方向和經濟發展的新動能,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與當代中國發展實踐相結合的時代特征。
近年來,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蓬勃發展、廣泛應用,網上辦公、網上會議、網上購物、網上學習等新的生活方式趨于普遍,更是將生產力的發展推向了新高度,催生出更能推動生產力跨越式發展與生產方式變革的新質生產力。新質生產力是代表新技術、創造新價值、適應新產業、重塑新動能的先進生產力,是數字化、智能化與技術化快速發展前提下,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和呈現出的新形式和新質態。
隨著現代化不斷推進,科學技術迭代速度更快、影響更深,科技創新已成為影響生產力跨越式發展的重要因素,是實現現代化的重要前提。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歷史性交匯,各國之間圍繞產業、技術,特別是關鍵核心技術的競爭日趨激烈。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是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選擇。因此,必須面向前沿領域提早布局,超前謀劃,夯實未來發展的技術基礎,實現傳統生產力轉化,形成新質生產力。
目前,從宏觀來看,我國從高速增長階段已邁向了高質量發展階段,在全球競爭中,我國具有超大規模人口優勢、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等良好基礎。但同時也要看到,我國未來發展仍面臨一些較為嚴峻的挑戰,比如在發展過程中面臨高端供給不足、低端供給過剩的供需結構失衡,以及工業化速度與資源承載能力不匹配、一些關鍵領域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產業布局不盡合理等問題。整合科技資源、實現創新驅動、以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來助推中國式現代化實現,是破解問題的關鍵所在。可以說,發展新質生產力有利于積極搶占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制高點,有利于培育競爭新優勢、積蓄發展新動能,是實現現代化、塑造國家競爭優勢、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的重要路徑。
新質生產力的提出和發展,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為我國構建新發展格局、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重要遵循和理論指引,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必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光明日報》(2024年04月12日 05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