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廁所安裝反欺凌報警器,“技防”還要和“人防”結合
作者:朱昌俊
3月25日,福建福州一中學在廁所內安裝反欺凌報警裝置引關注。據該校相關負責人介紹,報警裝置設定有“打人了、救命”等呼救敏感詞,若發生欺凌事件,學校能收到學生喊出敏感詞后觸發的報警信號。
最近一段時間,校園欺凌現象再次引發輿論聚焦。在社會熱議如何更有效防范校園欺凌的大背景下,這所中學在校園廁所內安裝反欺凌報警裝置的做法,已然讓人眼前一亮。這可以看作是對校園欺凌“技防”手段的一種有益探索。畢竟,校園廁所是發生霸凌事件最多的場所之一,這種能夠及時觸發報警信號的裝置,至少在理論上可為被欺凌學生提供幫助,也是對欺凌者的一種震懾。
不過,也有網友認為這可能是“治標不治本”“被欺凌不敢告訴老師的人同樣也不敢喊救命”。這個裝置究竟能起到多大效果,確實還有待觀察。但是,面對時有發生的校園欺凌事件,學校愿意采取一些“看得見”的行動來加以預防和制止,至少在態度上是值得鼓勵的。對一些行動和措施一味“潑冷水”,并不利于更好解決問題。
實際上,專門用于為受欺凌者求助提供方便的報警裝置,能夠安裝到廁所這樣的公共空間,有助于強化一種雙向的心理暗示——對于被欺凌的同學,有利于增加他們主動求助的勇氣;對于參與欺凌的一方而言,則將感受到一種“監督”的在場,從而有所收斂。更重要的是,這種公開化的反欺凌設備,也利于營造一種更為健康的反欺凌環境,即它把反欺凌擺到了“陽光”之下,讓更多人明白,制止和預防欺凌正在被作為一種公開的行動,而不僅僅是停留在話語上,并限于“私底下”。
要知道,不少校園欺凌事件發生后,學校都顯示出有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諱莫如深的態度。而這無疑不利于校園欺凌的預防。因此,這種報警裝置最大的意義,或并不是它讓受欺凌者多了求助的路徑,而更體現在它讓反欺凌變得更加公開化、陽光化。
當然,這樣的“技防”手段要實現效果最大化,也還需要相應的“人防”措施來配合。比如,受欺凌者觸發了報警裝置后,學校方面對欺凌事件的處置要能夠體現足夠的公平公正和“寬嚴相濟”,才能最大程度上發揮該有的作用。常識是,學校方面若接到了欺凌事件的“警報”,但在處置上卻不到位甚至“和稀泥”,反而會釋放消極信號。此外,很多時候對欺凌事件的處理可能超出了學校的層面,這也需要相關部門和警方給予及時的聯動與支持,讓每一起欺凌事件都能依法依規得到妥善處理。
從這所學校看,除了安裝反欺凌報警裝置,還將定期組織教師進行專題培訓,包括欺凌行為的識別、處理方法和心理輔導等,讓教師能夠更好地履行職責,為學生提供有效幫助。同時,學校還增加教師和學生值勤崗,對校園進行巡視、管理,有效增強學生在校活動的有序性和安全性。這樣的全方位重視態度,也是值得借鑒的。
總之,有效遏制校園欺凌是一個復雜工程,并不容易,但也不必過于夸大它的難度,從而陷入被動之中。關鍵是,各個層面和主體都能夠真正重視起來,愿意采取更多的行動,積極探索更多的方法。這正是改變的第一步。(朱昌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