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69】廣西:變“路網末梢”為“陸海通道”
【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69】
光明日報記者 周仕興 王瑾雯
走進北部灣港欽州自動化集裝箱碼頭,軌道吊在自動化技術控制下精準卸貨,無人駕駛運輸車來回穿梭,將集裝箱像積木一樣運送到指定地點……
繁忙的西部陸海新通道,勾勒出廣西蓬勃發展的活力。
廣西,因千山萬壑,曾被戲稱為“路網末梢”。道路阻隔一度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
如何克服交通瓶頸,實現跨越發展?廣西主動融入國家戰略,發揮“背靠大西南、毗鄰粵港澳、通衢東南亞”區位優勢,打造西部陸海新通道,由此打開全新空間。
奮起直追就要逢山開路。廣西著力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將一條條高速公路、鐵路延展開來。
2023年8月,隨著貴南高鐵開通,廣西14個設區市實現“高鐵+動車”全覆蓋。與此同時,廣西高速公路通車里程也成為全國繼廣東、云南、四川后第4個突破9000公里的省區。
“出站信號好,可以發車!”一聲指令,司機梁兆鳴響汽笛,駕駛著滿載柬埔寨大米、泰國椰汁等東盟國家農產品的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年貨班列,從欽州港東站緩緩駛出。
今年開年以來,渝桂和區內班列增長率達117.1%、132.7%。鐵海聯運各環節信息實現高效共享之后,每個集裝箱可以為貨主節約運輸成本100多元。
2017年,廣西第一列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開行,從最初的1條,到現今常態化開行7條,還能在重慶與中歐班列實現無縫銜接。服務范圍輻射國內18省70市144個鐵路站點,貨物通達全球120個國家和地區的473個港口。
曾經“廣西貨不走廣西港”,沿江沿海的廣西,因江海不能直接通航,貨運不得不“舍近求遠”。為此,廣西著力打通通江達海這一“任督二脈”。
2022年8月,廣西謀劃百年的“世紀工程”平陸運河開工建設。
挖掘機伸展鐵臂,工程車往來穿梭……今年春節期間,平陸運河全線19家施工單位和3000多名建設者堅守崗位,日日刷新“進度條”。
在施工現場,中交二航局平陸運河馬道樞紐項目負責人黃海波告訴記者:“春季氣溫有利于大體積混凝土施工的溫度控制,一季度是施工黃金期,我們正與時間賽跑,預計全年實現土石方開挖總量1.1億立方米以上。”
“這里連通西江干流與北部灣港,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建設的第一條江海連通的大運河,也是西部陸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廣西壯族自治區交通運輸廳黨組書記、廳長劉可介紹,目前平陸運河累計完成投資超230億元,預計2026年建成后,西部地區將擁有一條路程最短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
一招穩,全盤活。通過打造現代立體交通格局,廣西暢通了經濟發展的“動脈”。
來到我國天然河流過貨量最大船閘所在的梧州市長洲區長洲水利樞紐——西江航運干線最后一個梯級樞紐,寬闊江面上,滿載貨物的貨船有序排隊通過,一路向東通達粵港澳大灣區。2023年,這里過貨量首次超1.8億噸。
現在,廣西與大灣區已經攜起手來:僅粵桂兩省區鐵路建成4條,在建2條;公路建成8條,在建5條;開通航空航線13條;西江航運干線貴港以下全線可通航3000噸級船舶……
交通暢通,發展要素隨之活躍。2023年,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在桂投資項目到位資金3730億元,占同期廣西全區總量的36.9%。
放眼八桂大地,陸海新通道正在釋放出強大發展優勢:2023年,北部灣港完成集裝箱吞吐量802萬標箱、增長14.3%;南寧機場國際貨郵吞吐量完成8.7萬噸、增長19.5%,國際貨運航線基本實現東盟國家全覆蓋……
《光明日報》(2024年03月19日 01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