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時政

      書寫新時代山鄉巨變的新路徑——作家學者研討新時代農村題材文學創作

      發布時間:2024-03-18 10:08: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劉江偉

        中國文學如何書寫新農村?怎樣塑造新農民形象?日前,中國作家協會在京召開“推動新時代農村題材文學創作”座談會,與會作家學者圍繞這一主題展開深入探討,建言書寫新時代山鄉巨變的新路徑。

        以誠與真的方式書寫真實的鄉村中國

        “今天的鄉土,與先輩們在場的那個鄉土相比,已經發生了巨變。”中國作協副主席陳彥在創作中觀察到,曾經那種千篇一律的“蜂巢”式封閉鄉土已難覓,“人的生存方式、交際方式、文化教育背景、財富獲取途徑、理想價值追求等,都以更加寬闊而斑斕的方式四散開來”。

        作家余艷對此深有感觸。前兩年,她前往作家周立波的家鄉湖南省益陽市清溪村,探尋發生在那片土地上的新鄉村巨變。“十步之內必有芳草,百步之內滿是書香。”這是她到村里的第一印象。

        變化更是數不盡。“全國一流的清溪劇院、文化廣場,21家農家書屋百步相隔……村民們還在自己家里建書屋、開民宿、做直播,幾多美喲!”余艷說。

        當代作家所面對的已是內涵豐富且外延廣袤的新時代的鄉村世界。陳彥認為,新時代農村就像一部豐富多變的多聲部立體交響樂。作家們面臨著從未有過的書寫困境,但不能怯場,更不能繞道而行,因為這是為我們提供無盡寫作能量的土地。

        面對新鄉村,作家們如何“進場”?創作小說《寶水》時,作家喬葉就重點關注在時勢之變中新的現實,描寫沉浸其中的人們的新生活建設。

        “書寫鄉村不能僅限于鄉村的此時此地,還需要在個體與整體、歷史和現實、地緣和血緣、中國與世界等方面進行多維度的觀照和把握。”在喬葉看來,這意味著作家需要不斷拓展自己的視域寬度、認知高度和思考深度,需要作家有能力參與到宏闊的歷史進程中,以文學的方式描繪出富有價值的建設性圖景。

        《小說選刊》副主編李云雷表示,書寫新時代山鄉巨變不能僅就當下寫當下,要有歷史感與未來感,這樣才能從整體上將之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一個階段來加以把握;也不能僅就鄉村寫鄉村,當代鄉村是與城市、中國與世界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作家需要有開闊的視野、廣博的知識、切身的體驗,這樣才能真正認識到當代鄉村所發生的變化。

        農村題材文學在中國有著豐厚的血統和經驗。無論是《小二黑結婚》《鐵木前傳》,還是《創業史》《山鄉巨變》,都生動而真實地呈現了農村形象。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副院長張莉認為,這些優秀鄉土文學作品提醒我們,要誠實面對變革時代鄉土中國的生活和世態人情、世道人心,以誠與真的方式去理解與書寫真實的鄉村中國。

        要在豐盈的生活中去雕刻人物

        塑造時代新人是文學創作的重要命題。梳理新中國成立以來農村題材文學創作,塑造主要人物,寫好各色人物,是經典作品的必備品質。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白燁指出,作品《三里灣》中的大部分人物作者都給了個風趣的外號。如“翻得高”(范登高)、“糊涂涂”(馬多壽)、“鐵算盤”(馬有余)、“惹不起”(馬有余老婆)、“能不夠”(袁天成老婆)、“一陣風”(王滿喜)等。這些外號對刻畫人物性格往往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因為注重人物的形象描畫和性格塑造,表現了生活演變與時代演進在人們心理世界引起的各種反映與激起的不同回響,所以這些作品具有了展現時代情緒的特殊價值和記錄社會現象的特別意義。可以說,因為注重人物寫作且寫活了人物,讓這些作品既反映了社會現實,又超越了那個時代的藝術局限。

        “當下的小說缺少飽含時代情緒又堪稱典型的人物形象,也缺少富于時代氣息又引人入勝的生活故事。”白燁指出,當代作家要向老一輩作家那樣滿懷緊迫感,與現實生活保持一種更內在更緊密的聯系,不斷充實和豐富自己的生活庫存,提高閱讀生活的能力。

        《中國當代文學研究》執行主編崔慶蕾認為,農村不僅是一個自然空間,還是一個經濟空間、政治空間、文化空間。農民既在這個空間中生存,也與空間存在相互影響和塑造的關系。要寫出這種關系的變化及人本身的變化,寫出他們的精神景深和復雜紋理,塑造出與時代血脈相連、互為鏡像的新人。

        “文學作品不僅要塑造豐滿的主要人物,也要創造形色各異的‘中間人物’。”沈陽師范大學特聘教授孟繁華指出,“‘中間人物’就是普通民眾。這些人物使小說內容變得豐富復雜,氣氛更加活躍,也更有生活氣息。”

        “只有離生活更近,人物形象才能鮮活。”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認為,對新人的發現、透視與剖析,不應該停留在頌揚層面,呈現應該是深層次的,是精細和透徹的。要在豐盈的生活中去雕刻人物,寫出他們在大時代中的精神風貌及思維轉變中的內在邏輯。

        把“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當作必修課

        “如果不能保證每年在鄉村住上一段時間或時常與留在土地上的人交談,怎么能說自己熟悉鄉村、了解鄉村、熱愛鄉村?如果我們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是新聞或其他間接渠道,文學書寫的真實性和生動性也必然可疑。”人民日報文藝部副主任劉瓊說。

        她說,創作不應該是在書齋里或記憶中,把農村單純作為審美對象或批判對象,更不應該看起來是農村題材,實際上是“想象的農民”“虛構的農村”“懸浮的生活”。要寫出真實生動的農村,就需要熟悉和熱愛農民,在情感上真誠地貼近他們。

        但凡經典作品,都是從泥土里“長”出來的。柳青放棄大都市生活來到陜西省皇甫村,一扎就是14年,寫出《創業史》這部力作;周立波告別北京,毅然回到湖南清溪村,創作出經典《山鄉巨變》。

        在白燁看來,趙樹理、周立波、柳青等老一代作家在對社會現實的了解與研究上,在對人民生活的觀察與把握上,一直都非常地用心、用情和用力。當下作家要寫好新山鄉巨變,必須把“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作為必修課。

        崔慶蕾表示,當下熱門的素人寫作給農村題材文學創作帶來許多啟示,那就是必須建立一種鄉村的內在視角,在更充分真實的鄉村經驗基礎上,展開更具客觀性和更有深度的書寫。這要求廣大作家注重對最新的鄉村經驗的獲得,才能在此基礎上展開更加有效的鄉村書寫。

        中國作協在會上發出號召,希望作家們主動投身農村現代化實踐,探索文學服務人民、服務社會的新途徑,彰顯新時代文學的歷史主動性。作家們要真正寫好新時代的農村和農民,不能只在“紙面”上下功夫,還必須走到“地面”上來,要真正深入人民生活,參與歷史實踐。

        《光明日報》(2024年03月18日 09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网站在线观看你懂的| 97色偷偷色噜噜狠狠爱网站97|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不卡| 18禁美女黄网站色大片免费观看| 成人午夜在线播放| 亚洲AV一二三区成人影片| 男女性色大片免费网站| 国产免费黄色片| 4hu四虎最新免费地址| 很黄很刺激很爽的免费视频| 久热中文字幕无码视频| 波多野结衣新婚被邻居|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免费| 你懂的视频网站| 女人18毛片一级毛片在线|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视频在线看| 十九岁日本电影免费完整版观看 | 欧美日韩综合一区| 制服丝袜日韩欧美| 高清一本之道加勒比在线| 国产精品莉莉欧美自在线线| 一个人看的视频www在线| 日本特黄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国产欧美精品| 疯狂做受xxxx高潮欧美日本 | 波多野结衣av无码| 四虎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免费| 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一二三四日本视频中文| 无遮掩60分钟从头啪到尾| 五月婷婷免费视频|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免费一看一级毛片全播放| 美女扒开尿口给男人爽免费视频| 国产女人在线观看| 18videosex日本vesvvnn| 天堂а√中文最新版地址在线| 中文字幕av一区乱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