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
光明日報記者 李建斌 光明日報通訊員 馬靜波
3月的山西大同,春寒料峭。大同市靈丘縣下關鄉楊莊村村民李興改家中賓客滿屋,歡笑聲不絕于耳,全家沉浸在嫁閨女的喜慶氛圍中。
李興改告訴大家,家里原想在縣城宴請親朋,把酒席辦得大一點,面子上也好看。得知李興改有這想法,村里的炕頭調解委員會主任、駐村第一書記劉軍多次上門勸說他婚事簡辦,照樣可以熱鬧美滿。最終,李興改轉變了想法,在村里辦了酒席,菜品不比城里差,還節省了近六千元的費用。
在鄉風文明建設中,靈丘縣積極選取條件成熟的村組建炕頭調解委員會,選取村里德高望重、公道正派的黨員、干部、致富帶頭人作為調解人,對婚喪事宜過程中發生的矛盾糾紛進行調解。
以創建文明縣城、文明村鎮、星級文明戶為牽引,大同市廣泛開展農村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不斷提升群眾思想道德素質和文明程度,切實營造移舊俗、除陋習、尚科學、倡新風的良好社會氛圍。
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載體,組織開展移風易俗活動。大同市各縣區緊緊依托10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29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1807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組織學習科學理論,宣傳黨的政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豐富文化生活,持續深入移風易俗。
通過農民夜校、鄉村大喇叭、微信群等方式,廣泛宣傳鄉風文明建設中的先進鄉村典型,引導群眾摒棄高彩禮的錯誤觀念,樹立起時代新風,將不收高價彩禮、不大操大辦納入村規民約和星級文明戶評比、文明村鎮創建中。
目前,大同市共有全國文明村鎮10個、省級文明村鎮33個、市級文明村鎮197個,星級文明戶約12.8萬戶,259個村鎮正在申報新一屆文明村鎮。
同時,大同市持續建立健全“一約四會”制度,規范移風易俗辦事流程。市文明辦會同市民政局推動各縣區進一步修訂完善村規民約,補充“移風易俗”相關內容,充分發揮村規民約、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村民議事會、禁毒禁賭會在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監督、自我提升中的作用。
此外,大同市還積極探索“評議+積分”管理模式,有效激發群眾積極參與移風易俗的主動性和內生動力。
今年春節期間,云州區許堡鄉集仁村組織村民開展衛生評比活動,將房前屋后、農家庭院、室內衛生等干凈整潔程度作為評比內容,設一等獎1名,獎勵150積分;二等獎3名,各獎勵100積分;三等獎5名,各獎勵50積分。村民可以憑借積分兌換“愛心超市”里的生活用品。
《光明日報》(2024年03月14日 10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