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提振經濟的好做法】“雙領辦”,為土特產打開銷路
【這些提振經濟的好做法】
光明日報記者 高建進
家住福州市區的老錢,不久前在福建浦城縣九牧鎮“酸菜節”上,品嘗了傳統黃畢洋酸菜宴。回家后,他就一直惦記著這一口“七分脆三分酸”。
正“牽腸掛肚”之時,老錢竟在小區旁的超市貨架上,發現了包裝精美的“黃畢洋酸菜”,這讓他頗為驚喜:“沒想到,這‘土酸菜’竟賣到了家門口,這下我可有口福嘍!”
黃畢洋酸菜制作歷史悠久,在閩浙贛三省交界縣市中頗有名氣,市場潛力大。“但是以前,村民們各自為戰,制作標準不一、價格不一,沒有形成規模……”回想過去,九牧鎮黨委書記李國忠很是感慨,“不僅賣不出好價錢,還得為銷路發愁!”
如何為土特產打開銷路?
“‘秘訣’就是‘雙領辦’!”李國忠細細道來,“去年開始,我們鎮領辦成立了鎮屬國企,不僅第一時間收回了被外地企業注冊的‘黃畢洋’商標,還制定了‘黃畢洋’酸菜生產標準!鎮上的黃畢、洋墩、黎處三個村成立黃畢洋聯建村黨委,領辦了黃畢洋農林專業合作社,流轉100畝冬閑田,規模化種植適合腌制的長桿白……”
有了公司,就能創建品牌、簽來訂單,讓企業承接市場;有了合作社,就能集合經營、規模生產,把分散經營的農戶擰成一股繩!
“最近,由鎮屬國企牽頭,我們還成功申報獲批SC食品生產許可證,我們的酸菜可以在各大超市上架了!”李國忠的語氣里滿是驕傲。
《光明日報》(2024年03月13日 01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