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委托投資運營規模達1.86萬億元
記者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2023年四季度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我國社保基金監督力度不斷加強,投資運營規模持續擴大,截至去年底,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委托投資運營規模達1.86萬億元。
記者了解到,2023年,我國陸續出臺社會保險基金監督舉報工作管理辦法、社會保險基金監督約談暫行辦法等,部署開展社保基金管理鞏固提升行動,常態化開展年金基金管理機構現場檢查和非現場監管,促進合規運營。全年養老、失業、工傷三項社會保險基金收入7.92萬億元,支出7.09萬億元,年底累計結余8.24萬億元,基金運行總體平穩。人社部還表示,2024年將進一步推動擴大基本養老保險委托投資規模。
2023年,社會保障領域各項制度措施平穩推進。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個人養老金制度、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等改革持續深化,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省級統籌全面實現。截至去年底,全國基本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10.66億人、2.44億人、3.02億人,同比增加1336萬人、566萬人、1054萬人。其中,工傷保險參保人數首次突破3億人。
同時,社保待遇按時足額發放。全年發放失業保險金等各類失業保險待遇976億元,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為2577萬困難群體代繳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費,困難群體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保持在99%以上。2024年,人社部將持續推進全民參保計劃和擴大企業年金覆蓋面,推進個人養老金制度全面實施,促進靈活就業人員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參加養老保險,并推動有條件的村集體經濟組織補助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繳費,增加個人賬戶積累。
當前,新就業形態勞動糾紛日漸增多。此次發布會上,人社部調解仲裁司司長王振麒表示,針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維權難、多頭跑,辦理此類糾紛調查取證難、事實認定難和法律政策不完整問題,人社部與多部門匯聚力量,探索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提供一站式勞動糾紛調解服務。“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與平臺企業和用工合作企業之間因勞動報酬、獎懲、休息、職業傷害等勞動糾紛提出的調解申請,人社部等部門將幫助當事人在互諒互讓基礎上自愿達成調解協議。同時,一站式調解應自受理之日起15日內結束,雙方當事人同意延期的可以延長,延長期限最長不超過15日。”(經濟日報記者 敖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