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步探索出符合本國實際的反恐怖主義法治道路
《中國的反恐怖主義法律制度體系與實踐》白皮書發布——
逐步探索出符合本國實際的反恐怖主義法治道路
光明日報記者 李睿宸
1月23日,《中國的反恐怖主義法律制度體系與實踐》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發布,向世界全景式展現了中國如何逐漸探索出一條符合本國實際的反恐怖主義法治道路。
修改完善刑事法律、開展反恐專門立法、完善其他相關法律、健全有關行政法規、新增相關地方性法規、制定部門與地方政府規章……白皮書指出,歷經40余年探索與實踐,中國以憲法為根本,逐步形成以反恐怖主義法為主體,刑事法律為骨干,國家安全法等為保障,其他法律為補充,涵蓋行政法規、司法解釋、地方性法規、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等的反恐怖主義法律制度體系。
“恐怖主義不僅直接威脅公民的生命權、健康權、財產權等多項重要人權,而且會因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發展環境而動搖人權賴以實現的社會基礎。無安全即無人權。”西南政法大學人權研究院人權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鄭若瀚表示。
白皮書“在反恐怖主義工作中依法保障人權”一章中提到,中國將尊重和保障人權作為反恐怖主義法律制度體系與實踐的基本原則,將依法懲治恐怖活動與尊重和保障人權有機結合,在依法辦理恐怖活動違法犯罪案件過程中,既注重保障公民基本權利和維護社會正常秩序,又注重保障受害人、其他利害關系人,以及嫌疑人、被告人和罪犯的權利。對此,鄭若瀚表示,在反恐怖主義工作中依法保障人權,要堅持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開展調查、應對處置、行政執法和司法審判,還要在行政、司法各環節保障公民享有的法定權利,如申請行政復議的權利、辯護權、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的權利等。
恐怖主義對國家安全、公共安全、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重大威脅,強化反恐怖主義措施、有效防范和打擊恐怖活動是人權保障的重要方面。白皮書表明,中國依法開展反恐怖主義工作,一方面堅決維護公民和組織的合法權益,禁止任何基于地域、民族、宗教等理由的歧視性做法;另一方面有效遏制恐怖主義傳播蔓延,最大限度保障公民的生命權、健康權、財產權,維護社會穩定。
“這部白皮書將復雜專業的法律術語轉化為較為通俗平實的日常語言,講清、講透中國反恐的法律規范及其背后的法理、情理。”鄭若瀚認為,白皮書講明了多個道理,比如,中國的反恐工作是有法律依據的、相關法律概念和標準是明確的、行為的法律后果是可預期的、權力行使是受約束的、各項程序運行是規范的、反恐中人權是受保障的、中國反恐的社會效果和國際貢獻是顯著的。
《光明日報》(2024年01月25日 04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