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好冰雪旅游高質量發展“三部曲”
做好冰雪經濟可持續高質量發展這篇大文章,要奏好“冷經濟”“熱效應”“可持續”的冰雪經濟發展“三部曲”
近日,“冰城”哈爾濱受到輿論廣泛關注。富集獨特的冰雪資源、底蘊厚重的冰雪文化,讓這座以冰雪旅游著稱的城市成為新晉“頂流”。而與之相伴的是,冰雪經濟話題的持續升溫。以“爾濱”為龍頭,長春、沈陽等地迅速行動起來,東北冰雪熱效應輻射到南至云南、廣西、廣東,西至西藏、青海、新疆等全國各地。
把發展冰雪經濟作為新增長點,有助于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投資結構、消費結構,有助于促進生態資源轉化為生態資本,提高居民生活品質,更有利于推動冰雪運動、冰雪文化、冰雪裝備、冰雪旅游全產業鏈發展。做好冰雪經濟可持續高質量發展這篇大文章,要奏好“冷經濟”“熱效應”“可持續”的冰雪經濟發展“三部曲”。
一是摸清冷資源底數,挖掘冷資源潛力,找準突破口,推動大發展。要統籌資源、多措并舉,把握機遇,切實推動冰雪經濟高質量發展。黑龍江哈爾濱等地冰雪美景引人入勝,遼寧沈陽等地冰雪賽事如火如荼,河北張家口萬龍滑雪場上健兒疾馳,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的耀雪冰雪世界正加快建設,湖北武漢市的室內滑雪場客流量可觀,重慶市武隆區仙女山大草原籌劃舉行雪地火鍋宴、冰雕展等冰雪旅游活動……在南方,盡管冰雪資源相對不足,冰雪消費潛力卻不容小覷。多地冰雪消費逐漸升溫,“冰雪+”產業鏈持續延展。推動冰雪旅游持續發展,各地需要在產品開發、服務提升上發力。
二是激發熱效應,保持熱勢頭,增強熱動力,賦能新發展。哈爾濱火爆出圈成為新晉“頂流”,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生火”措施,讓冷資源產生熱動力、釋放熱效應。精致的凍梨擺盤、浪漫的熱氣球、激情的氣墊船、高雅的交響樂、皎潔的人造月亮、亮眼的鴕鳥游街、呆萌的逃學企鵝、驚喜的馴鹿表演、熱情的“溫暖驛站”、免票擺渡的地鐵、文明載客的出租……“小砂糖橘”“小當歸”“小土豆”們與當地民眾熱烈互動讓人忍俊不禁,旅行中可觸可感的快樂更是讓人樂不思蜀。“以客為先、以客為尊、以客為友、以客為親”,成為冰雪目的地民眾的自發行動,成為拉高當地旅游熱度的根本所在。
三是做到可持續,讓熱起來、火起來變得實起來、久起來,做到長熱長紅。要立足長遠、關注未來,深挖冰雪文化內涵,推動創新發展。要借力冰雪熱這個經濟新增長點,推動冰雪運動、冰雪文化、冰雪裝備、冰雪旅游全產業鏈發展,激活霧凇、康養、滑雪、研學、民俗、美食等元素,促進“冰雪+休閑”“冰雪+民俗”“冰雪+康養”“冰雪+競賽”等融合發展。冰雪經濟蘊含蓬勃生機,能夠釋放消費新動能。要進一步深入挖掘資源稟賦,展現冰雪文化魅力;加強規劃,豐富冰雪旅游體驗;拓展價值,促進冰雪運動發展;補齊短板,做強冰雪裝備產業;完善政策,留住用好冰雪人才;優化服務,回應游客期待……要鞏固冰雪旅游“熱”成果,只有這樣才能推進冰雪經濟持續發展。(許華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