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東盟國家:傳統醫藥 健康旅游“手牽手”
隨著人們對健康生活方式的愈發重視,將傳統醫藥和康養旅游融合,成為大健康產業的一大發展趨勢。中國與東盟國家都是傳統醫藥的發源地和傳承地,近年來,雙方在傳統醫藥發展和培育健康旅游新業態上的交流與合作不斷加強,攜手打開文旅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健康旅游快速發展
伴隨人們的健康觀念不斷深化,中醫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的理念深入人心。據統計,在小紅書上,養生日常話題有著26.7億的高閱讀量,其中中醫養生的閱讀量達到16億,中醫減肥、中醫調理、中醫茶飲等都是熱門搜索詞條,且這些相關內容的分享者大多數是年輕人。
“當前旅游消費需求正在從旅游觀光型向休閑度假型轉變,而在人們健康觀念不斷增強的驅動下,‘養老+文旅’‘醫療+文旅’‘體育+文旅’等健康文旅形式不斷涌現。”國家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首席專家、北京京和文旅發展研究院院長范周說,這為傳統醫藥和健康旅游的有機融合創造了天時地利。
不僅在中國,東盟國家也對傳統醫藥和健康旅游的融合發展趨勢有著深刻認識。緬甸衛生部副部長埃吞認為,健康旅游在世界各地越來越受歡迎,各國政府日益重視健康旅游的發展,并在該領域進行投資,不僅為國外的患者和游客提供了優質的醫療資源保障,也刺激了地區和國家的經濟增長。
老撾新聞文化旅游部副部長溫吞·考潘表示,健康旅游是一個快速增長的行業,一些東盟成員國和中國在這方面具有很大的潛力,老撾衛生部門正積極加強與中國在醫療領域的合作。據了解,SPA水療是東南亞旅游中備受青睞的體驗項目,老撾新聞文化旅游部正與老撾衛生部合作,積極實施水療服務標準。
不斷探索“傳統醫藥+康養旅游”融合發展
中國與東盟國家在“傳統醫藥+康養旅游”的融合發展中不斷探索,呈現出市場與政策雙輪驅動的格局。
在中國,對康養旅游的開發頗有成效。中國的“艾都”湖北省蘄春縣打造了多條健康旅游線路和城區3小時健康漫步生態養生圈等,初步形成了以度假酒店、民宿為引領,旅游餐廳、精品超市為主體,農家樂、艾灸體驗館為補充的旅游接待體系,同時通過種植、加工艾草和艾灸培訓等,幫助貧困縣3萬多人脫貧。
廣西中醫藥大學附屬瑞康醫院是廣西第一批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也是南寧市的十大中醫藥健康旅游品牌。該院著力于壯瑤醫藥與健康文旅的融合,總結了73項壯瑤醫藥技法,壯醫藥線點灸、壯藥竹罐療法均深受廣大患者和游客的青睞。此外,該院還研發了繡球操、三氣養生操等保健操,以及20多種藥膳、茶飲,助推健康文化旅游發展。
深化中國—東盟健康旅游合作機制
中國與東盟一衣帶水,在傳統醫藥上均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淀和完善的傳承體系,對加強雙方在健康旅游方面的合作、推動共建“一帶一路”有著明顯優勢。
中醫藥發展源遠流長。中國與近50個外國政府、地區主管機構和國際組織簽訂了專門的中醫藥合作協議,成立并支持建設中國—東盟傳統醫藥交流合作中心,與柬埔寨、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泰國等合作建設中醫藥海外中心,打造中國—東盟傳統醫藥論壇、中國—東盟傳統醫藥健康旅游國際論壇等交流平臺。傳統醫藥合作成為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內容。
圍繞傳統醫藥與健康旅游的發展,中國與東盟國家不斷深化合作意愿與共識。“中國和東盟各國傳統醫藥資源豐富,既有差異化的多元優勢,又分享著相似的養生理念,存在巨大的共性和合作的潛力,為中國和東盟各國旅游產業的合作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文化和旅游部國際交流與合作局二級巡視員許蓉認為,應深化中國—東盟健康旅游合作機制,促進政府、機構、院校、園區、專業人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創新理念,升級服務,拓展研討的廣度深度,探索人才培養和項目實施,推動打造一批高質量的健康旅游合作項目落地,造福中國和東盟各國人民。(郭凱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