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質升級 活力四射——吉林省吉林市積極優化產業布局、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中國式現代化】
光明日報記者 任爽 光明日報見習記者 許天舒 光明日報通訊員 蘆猛
11月18日,銀裝素裹的吉林省吉林市萬科松花湖滑雪場熱“雪”沸騰,吉林省2023—2024新雪季“開板”與第29屆吉林國際霧凇冰雪節開幕式在這里同步舉行。活動全程網絡直播,多達544萬人次通過冰雪產業,再次聚焦振興發展中的吉林市。
在新時代新征程中,老工業基地吉林市在振興發展的路上并不服“老”。黨的十八大以來,吉林市積極揚長補短,不斷優化產業布局和營商環境,把資源優勢、生態優勢、科研優勢、產業優勢等轉化為發展優勢,主動迎接東北全面振興新的重大機遇,推動高質量發展之路越走越寬。今年前三季度,吉林市GDP同比增長5.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4.3%,位列全省第一。
“固存量”與“增效益”并舉
“這自行車好輕啊!我都能一手提起來。”在第十四屆中國-東北亞博覽會現代裝備與新能源合作館,一名女孩驚嘆。
“這輛自行車就是用我們吉林化纖集團生產的碳纖維制成的。碳纖維重量是鋼的1/4,強度卻能達到鋼的10倍,因性能優異而廣泛應用于風電、航空航天等多個領域。”現場,吉林化纖展區的工作人員說,展區里的碳纖維產品不僅令參觀者駐足,還吸引了不少周邊下游應用企業代表前來洽談。
在科技創新的推動下,有著64年歷史的吉林化纖依舊魅力不減。吉林化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工會主席王宏介紹,近年來,集團公司成立了科技創新委員會,制定了創新規劃和年度創新課題計劃,分層次制定創新課題,并進行階段性總結推動,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創新體系。
在對碳纖維產業“卡脖子”難題和“無人區”課題的持續攻關中,2022年11月18日,吉林化纖12000噸碳纖維項目第一條碳化線開車成功。僅這條生產線就擁有8項技術專利。今年,吉林化纖首創的25K、35K、50K大絲束碳纖維更是全面投放市場。
如今,吉林化纖不僅是全球最大的人造絲、竹纖維、腈綸纖維生產基地,還是全國最大的碳纖維生產基地,碳纖維大絲束銷量位列全球第一。“‘十四五’時期,吉林化纖規劃了24個碳纖維產業項目,將不斷推動碳纖維質量提高和成本降低,實現全產業鏈一體化發展,推動碳纖維產業做大做優做強,向世界一流碳纖維生產企業的第一方陣邁進。”吉林化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宋德武對企業可持續發展充滿信心。
在中國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煉油化工轉型升級年產120萬噸乙烯項目建設現場,往來穿梭的工程車輛、忙碌的施工和管理人員將冬季的寒冷一掃而光。“主要建構筑物已經封頂,土建基礎和地下管線施工進入收尾階段,鋼結構、工業爐開始安裝,超限設備正在進場。”吉林石化轉型升級東區項目經理部副經理楊德峰說,投產后,吉林石化乙烯產能和化工規模將達到國內先進行列。
年產120萬噸乙烯裝置是吉林石化煉油化工轉型升級新建及改(擴)建28套裝置中的關鍵裝置。2022年11月12日,年產120萬噸乙烯裝置建設項目正式開工。建成投產后,吉林石化乙烯總產能將達到每年190萬噸,同時副產氫氣、混合碳四等產品。
這只是吉林石化轉型升級的實踐之一。2022年,吉林石化煉油化工轉型升級項目全面啟動,項目總投資近340億元,將新建年產120萬噸乙烯等21套煉油化工裝置,改造7套裝置,是“十四五”以來國家批準的首個大型石化項目,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吉林省單體投資最大的工業項目。
吉林石化公司轉型升級項目設計管理部經理邱寶軍介紹,吉林石化轉型升級項目建成后將全部使用綠電,成為國內傳統煉化企業綠色低碳轉型的示范工程、中國石油煉化企業數字化智能化的示范工程,企業“減油增化”成效隨之全面提升,乙烯產能和化工產品規模將跨入國內先進行列。
冰雪經濟“雪球”越滾越大
客房里是熱乎乎的火炕,灶臺上江水燉江魚、小雞燉蘑菇香味誘人……在距萬科松花湖度假區僅1公里的青山村,民宿老板張航銘站在自家院子里,就能看到穿著各色滑雪服的雪友從雪道上飛馳而下。
吉林市地處北緯43度長白山脈區域,處于“冰雪黃金緯度帶”,雪質好、積雪厚、雪期長,是世界三大粉雪基地之一。
“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是中國申辦北京冬奧會過程中作出的鄭重承諾,也為擁有冰雪資源稟賦的吉林市帶來了冰雪經濟快速發展的寶貴機遇。2014年年初,萬科松花湖度假區成立,張航銘返鄉創業。
“青山村最不缺的就是雪,每到冬天,漫山遍野,地種不了,附近也找不到啥工作。”張航銘說,這次創業令他真切感受到了冰雪資源釋放的紅利,不到10年,他的度假山莊就完成了3次升級,從最初只能擺兩三張桌子的農家院,到翻建擴大,再到最近配備原木家具、智能馬桶和超大浴缸,硬件設施不斷提升,功能也更加綜合了。
11月18日,與吉林省新雪季“開板”同步,第29屆吉林國際霧凇冰雪節在萬科松花湖滑雪場開幕。
“國際霧凇冰雪節是吉林市的傳統活動,更是不斷創新的冰雪產業載體。今年,我們將開板節升級為開板周,一個星期里每天都有主題活動。”吉林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冰雪產業發展辦公室副主任王博介紹,從11月到明年3月,霧凇冰雪節將通過賞凇觀雪、溫泉康養、吉林過大年、冬捕冬釣等主題活動,推出16個超級周末170多項活動,不斷掀起冰雪熱潮。
“僅‘開板’當日,我們就接待游客3500人。而剛剛過去的‘雙11’,度假區累計實現新雪季預售7000萬元,同比增長30%。”萬科松花湖度假區市場部經理黃鐘銳說。
同樣一片忙碌的當然少不了“近水樓臺”的青山村。“干保潔、當廚師、搞基建、做維護,當滑雪教練,搞餐飲住宿、接送機服務,幾乎全村人都借助冰雪產業實現了就業。”張航銘說。
敢闖敢干的吉林人不斷為冰雪附著“黏性”:用廢棄防空洞改建成的北山四季越野滑雪場國家雪上項目訓練基地,是世界最先進的四季全天候室內滑雪運動訓練基地;由吉林市歌舞團創排的大型音舞詩畫《凇雪情緣》贏得國內外來賓點贊;占地10.3萬平方米、總投資2.5億元的冰雪裝備產業園區已完成一期、二期建設,基礎設施和標準化廠房逐步完善,正吸引國內外冰雪裝備制造企業落戶……“冰雪+體育”“冰雪+文化”“冰雪+裝備制造”,冰雪經濟的“雪球”越滾越大。2022—2023雪季,吉林市雪場累計接待游客137.31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6.45億元,同比增長17.76%。
協同聯動做“企業知心人”
“多虧了‘九解一協調’,解決了我們一直沒辦妥的事兒,給企業擴大生產吃了‘定心丸’。”談到吉林市營商環境的變化,某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呈新頗有感觸。
今年4月,吉林市組建起由1267名干部構成的市縣兩級服務企業工作機構,選派2661名“企業知心人”下沉企業,聚焦市場、融資、人才勞動力、投資、采購、清欠、技術創新、審批、司法援助9個領域,加強協調服務,為企業解決困難問題。
多年前,陳呈新從浙江來到吉林市創業。為擴大再生產,公司通過司法拍賣的方式獲得了一塊土地的使用權,但由于陳呈新時間少、不熟悉業務辦理流程等原因,不動產證遲遲沒辦,其他手續也無法推進,企業擴大生產的計劃只能暫時擱置。
今年5月,吉林市企業離休干部管理服務中心主任李平作為“企業知心人”,走進陳呈新的企業。“都說咱東北人熱心腸,人家大老遠來吉林創業,可不能讓人寒了心。”李平在了解到公司的困難后“打了包票”,保證一定會把這件事當成自家事去辦。
“‘企業知心人’背后,有市委市政府、市縣兩級服務企業辦和各部門專班做后盾,工作從‘單打獨斗’變成了‘一張網’協同聯動,心里自然更有底氣。”李平說,依托吉林市政數局自主開發的“便民江城”“吉林市助企服務平臺”“服務企業碼”等小程序,問題處理實現“鍵對鍵”閉環流轉,問題受理進度一目了然。
在李平“穿針引線”下,陳呈新很快就拿到了不動產證,企業擴大生產的問題迎刃而解,用工、貸款等問題也一并得到解決。
在“九解一協調”工作開展中,“企業知心人”不僅擇優選派,完成專業培訓,還要經過月抽查、季統考、年總考等全過程精準考核。針對“企業知心人”無法解決的疑難訴求,將由三級聯席會議制度合力破解。“‘九解一協調’為問題切實解決提供了保障。”吉林市委組織部干部三處處長劉峰說。
自“九解一協調”工作開展以來,線上線下累計受理企業訴求8107件,已辦結6091件,辦結率75.1%。此外,吉林市還利用大數據手段對企業訴求進行系統梳理,針對高頻問題進行歸類分析、綜合研判,以點帶面批量解決同類問題,促進破解個性問題向破解共性問題升級,已累計總結梳理辦好“一件事”轉變為“一類事”典型事例26件,惠及企業3578戶。
不僅以“九解一協調”為企業清障賦能,借“企業知心人”搭建政企“連心橋”,吉林市今年還出臺了《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提出獎勵激勵、減稅降費、放寬準入等8個方面、282條具體措施,覆蓋民營經濟各行各業發展全過程。目前,吉林市登記在冊經營主體戶數達41.67萬戶、增長12.4%,增速位列全省第一,信用監測指數月度最佳排名位列全國地級市第16位,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正向“全國第一方陣”邁進。
《光明日報》(2023年12月05日 05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