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改革者進丨城鄉邁向融合發展新階段
央廣網北京11月13日消息(記者朱敏)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采取了一系列舉措推動“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深入推進,城鎮化品質進一步提升。中國之聲特別策劃《惟改革者進》11月13日關注:城鄉邁向融合發展新階段。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鐘管鎮干村村村民杜正芳的新居即將完工。去年,他用宅基地使用權作抵押,成功辦理了一筆20萬元的公積金貸款業務,這也是德清縣在全國率先推出的“農村版”公積金貸款。杜正芳就是第一批受益者之一。
杜正芳:我們德清住房公積金試行,公積金在農村造房可以貸款,剛好申請到了一筆公積金貸款,利息也比較低。
作為浙江省戶籍制度改革的試點,2013年起德清縣便啟動一系列改革,依附在原有城鄉戶口性質差異上的不公平待遇不斷消除。去年2月,德清縣又面向農村戶籍的繳存職工創新推出了“農村版”的公積金貸款。
德清縣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副主任王芳:以宅基地使用權抵押可獲得“公積金”貸款10萬元至30萬元,最高可貸限期是10年,5年以上貸款年利率為3.25%,5年內貸款年利率為2.75%,大大減輕了農民經濟負擔。
在很長一段時期內,戶籍制度成為城鄉二元結構的主要標志。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這一結構正逐漸發生變化。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副部長、研究員程郁指出,要把該打開的“城門”打開,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程郁: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真正打破城鄉界限、身份差別,實現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鄉之間自由流動。
城鄉融合發展,也要讓農民享有更多的財產權利。近年來,各地積極發展農民股份合作,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占有、收益、有償退出及抵押、擔保、繼承權。
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鼓勵更多地方通過租賃方式放活宅基地和房屋使用權,允許把宅基地轉讓范圍擴大到縣域內符合條件的其他集體經濟組織成員。
城鄉融合發展要從規劃建設上一體設計、一并推進,改變過去城鄉脫節、重城市輕農村的問題。近年來,有條件的地區正加快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短板。
今年,河南省許昌市建安區椹澗鄉衛生院通過“縣聘鄉用”“河南省369人才工程”等形式引進了15名年輕的醫師人才。該院業務院長張鋒超表示,隨著醫院業務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村衛生室醫療基礎設施也在不斷完善。
張鋒超:許昌市中心醫院、市人民醫院、縣醫院都對咱們有幫扶,成立三級醫療網絡,遠程會診,老百姓不用出門就能享受到上級專家的優質服務。
十年來,我國建立了城鄉統一的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居民基本醫保和大病保險制度,城鄉教育資源均衡配置機制、鄉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等一系列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更加健全。
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正加快形成。
程郁:我國已形成了以城市群為主體、以都市圈為依托,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體系。隨著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未來將進一步實現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協同發展,更加深入推動城鄉融合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