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努力開創文化和旅游促進共同富裕工作新局面
本報訊 (記者于帆)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聯合印發了《關于高質量打造新時代文化高地推進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行動方案(2021—2025年)》。文件印發以來,浙江切實承擔主體責任,健全工作推進機制,加強任務臺賬管理,組建專家咨詢團隊,深化理論實踐探索,打造標志性成果,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為落實全國文化和旅游促進共同富?,F場會部署要求,充分發揮浙江推進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的示范帶動作用,文化和旅游部會同浙江省深入調研梳理,總結提煉了浙江的典型經驗做法。11月7日,文化和旅游部印發《浙江文化和旅游賦能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第一批典型經驗的通知》(簡稱《通知》),要求各地要結合當地實際,深化交流學習和推廣運用。
《通知》從推動公共文化服務提檔升級、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提高文化產業和旅游業發展質量效益、縮小城鄉差距、縮小區域差距五方面6條內容,詳細介紹了浙江的典型經驗做法。
在實現高品質公共文化服務方面,浙江省推出了“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整合1.82萬個公共文化設施和8.2萬個其他文化空間,打造了11730個覆蓋全省的“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累計建成圖書館分館3816個、文化館分館1846個、城市書房1373家、文化驛站710家、鄉村博物館549家。
在毗鄰社區15分鐘步行圈內,浙江省整合公共文化場館、鄉村文化設施以及城市書房、文化驛站等新型文化載體、文體活動中心等,建設一批“小而美”的公共文化空間;整合公共服務資源,統籌各部門基層服務力量,培育文化社團、文化骨干,吸納文化志愿者,實現跨部門業務協同。同時,利用數字賦能文化供給打造“品質文化惠享·浙里文化圈”數字化應用,歸集全省各類公共文化機構及相關社會文化組織的活動信息和數字資源,為公眾打造豐富多彩的“一站式文化鏈接”。
自2022年9月起,浙江深入實施“文藝賦美”工程,推動實現了省市優質文藝資源下沉和全社會資源激活。從專人專演到人人參與,構建文藝組織新生態;從室內小劇場到“流動大舞臺”,打造省域文化新品牌;以數字賦能暢通“供需對接”,構建線上文藝新場景;借助新媒體力量開展立體式宣傳,催生“出圈效應”。
浙江在探索非遺助力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的路徑上取得明顯成效。截至今年8月,全省已建成省級非遺工坊87家、市級非遺工坊131家、縣級非遺工坊841家。各級非遺工坊銷售額53.1億元,培訓各類人員近2萬人,吸納就業人數16.37萬人,“工坊+農戶”等形式產業鏈延伸帶動就業552.7萬人。通過構建浙江特色非遺工坊體系,著力打造就業增收型、項目集聚型、政府引領型、強產業鏈型、數字賦能型、跨區域幫扶型6種工坊類型,強化傳承創新,深化產業聯動,帶動相關產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
浙江還推出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特派員”制度,培育起一支強大的鄉村文旅創客人才隊伍。同時,圍繞“吃、住、游、購、娛”等文旅核心要素,實施文旅消費品牌創建行動,激發文旅消費潛力。全省13個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省級試點,為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提供了“一地先行、復制推廣”的新路子。
《通知》還介紹了湖州“村游富農”探索長效利益聯結機制,以及“大下姜”文旅聯合發展帶動區域共同富裕的經驗做法。其中,湖州在全省率先實現省級以上全域旅游示范區縣和景區化城鎮村莊全覆蓋。下姜村則獲評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最佳旅游鄉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全國文明村、全國生態宜居十佳村等榮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