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PMI指數有所回落 經濟持續恢復基礎仍需夯實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中國采購經理指數顯示,10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和綜合PMI產出指數分別為49.5%、50.6%和50.7%,比上月下降0.7個、1.1個和1.3個百分點。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表示,我國經濟景氣水平有所回落,持續恢復基礎仍需進一步鞏固。
制造業PMI有所回落
10月份,受“十一”節日休假和節前部分需求提前釋放等因素影響,制造業PMI景氣水平有所回落。從供需來看,生產指數保持擴張,需求有所回落。受9月份較高基數和10月份工作日減少等因素影響,本月生產指數為50.9%,比上月下降1.8個百分點,但仍高于臨界點,制造業企業生產景氣水平保持擴張。新訂單指數為49.5%,比上月下降1個百分點。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專家文韜分析,10月份,受季節性因素影響,國內外市場需求均有波動。國內方面,一是“十一”長假過后,前期較快增長的消費品需求季節性放緩,增速從高位正常回落;二是進入10月份,化工產品市場需求逐步從旺季向淡季過渡,同時石油消費也偏緊運行,帶動整個基礎原材料行業市場需求有所收縮。國外方面,10月份新出口訂單指數為46.8%,較上月下降1個百分點。從歷史數據來看,多數年份內10月份的新出口訂單指數較9月份有所下降,表明新出口訂單指數下降也存在季節性影響。
從市場預期看,10月份,制造業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55.6%,比上月上升0.1個百分點,連續4個月位于較高景氣區間,制造業企業對市場發展信心穩定。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認為,10月份制造業PMI指數回落至榮枯線以下,既有季節性因素影響,也表明經濟回升動能仍需著力加強。需求收縮對企業生產恢復的制約要高度重視。
非制造業PMI保持擴張
10月份,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0.6%,仍保持在擴張區間。具體來看,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0.1%,比上月下降0.8個百分點。在“十一”節日效應帶動下,與居民旅游出行和消費相關的鐵路運輸、航空運輸、住宿、餐飲、生態保護及公共設施管理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均位于55%以上較高景氣區間,業務總量較快增長。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專家武威表示,從歷史數據變化看,10月份批發業和金融業環比增速的回落均存在一定的季節因素影響。從批發業來看,企業一般會在三季度末為國慶假期需求集中備貨,相關需求集中釋放后,10月份會有短暫回調。從金融業來看,也存在季度末相關活動集中釋放后,下個月出現短暫回調的特點。
“批發業和金融業增速放緩是10月份非制造業回調的主要影響因素,但節日效應對市場需求拉動作用呈常態化趨勢。”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認為。在“十一”假期帶動下,鐵路運輸、航空運輸、住宿餐飲、文體娛樂和景區服務相關行業的商務活動指數較上月均有明顯上升;基礎建設投資相關活動仍保持活躍,土木工程建筑業商務活動指數仍在57%以上的高位。企業預期相對穩定,業務活動預期指數連續3個月在58%以上。
綜合施策擴大有效需求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認為,10月份制造業PMI降至收縮區域,非制造業PMI指數回落,帶動綜合PMI指數下降,反映10月份國內經濟活動活躍度有所下降,經營主體決策短期仍偏謹慎,經濟修復基礎有待進一步夯實。但整體看,經濟向常態回歸是大趨勢,制造業企業對經濟復蘇前景仍保持樂觀預期,制造業景氣度有望逐步回升。
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總監龐溟表示,10月份PMI數據表明要立足擴大國內有效需求,著力激發經營主體活力,確保已出臺政策落實顯效。
張立群認為,要進一步加強政府投資對企業生產和投資的帶動,促進就業形勢持續向好,居民消費持續活躍。依靠超大規模國內市場的全面回暖,盡快扭轉需求收縮態勢,推動經濟盡快進入持續回升向好軌道。
“預計四季度內,經濟內生動力將穩步釋放。隨著推出的新政策如增發1萬億特別國債等逐步形成實物工作量,將為經濟回升注入更強動力,宏觀經濟回穩向好運行具備基礎。”文韜表示。(經濟日報記者 熊 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