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評論員:旅客信息遭泄露,不該發生
【閱讀提示】中國民航局回應“旅客信息泄露”:正編制文件加強數據保護
光明網評論員:近日,有網友呼吁嚴查旅客航班信息泄露及利用其詐騙問題,中國民用航空局在答復中表示,正在編制相關文件,進一步加強對重要數據的保護;對于第三方網絡渠道代理公司的旅客信息泄露等問題,將積極協調公安機關開展有關嚴查打擊工作。
民航旅客信息泄露事件早已不是新鮮事。這幾年,粉絲機場追星接機、旅客遭遇航班退改簽詐騙等事件屢見不鮮,其核心就是因為旅客信息泄露并被利用。在相關事件曝光后,民航局都有進行相應的旅客信息保護相關治理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得看到,旅客信息泄露仍時常發生,這一問題不能再久拖不治了。如何從根源上治理相關亂象,并在一定時間內讓這一問題得到有效治理,民航局此番回應將編制相關文件、嚴查打擊信息泄露的表態,或將是答案。
近年來,個人信息保護是人們關注的熱門話題,也是國家社會治理關注的一個重要方向。為此,國家專門出臺了《個人信息保護法》,以專門法律為保護個人信息撐腰。數字經濟時代,大數據已經成為了重要的生產要素,廣泛運用于經濟社會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個人信息是大數據中的最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在生活之中感受到了大數據的便利,社會發展也因大數據而產生變革,但大數據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勝枚舉,因而需要以專法積極主動應對。
當前,旅客購買民航機票渠道多樣,多款手機應用軟件能夠提供民航航班查詢服務和旅客航班信息關聯,加之有資質旅行社均可獲得民航售票終端系統權限賬戶,這就意味著旅客在購買機票后,存在許多環節能夠直接獲得旅客航班信息。這些環節上的操作人員能否嚴格遵照相關制度保護旅客信息,需要畫個問號。從過往案例看,盡管《刑法》《民法典》《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法律對個人信息保護有明確規定,但各行各業可能存在的侵犯旅客信息違法行為并不一致,在處理相關事件中,缺乏有針對性的司法解釋和指導意見。這意味著,現行法律法規難以對利用旅客航班信息的不法分子起到震懾作用。
在民眾認知中,泄露旅客信息可直接等同于航班號、身份證號等隱私信息泄露,但民航業作為特定的專門性行業,存在著一定的信息壁壘。旅客信息在哪一環節泄露、哪一環節又存在著更大隱患的漏洞、相關權限賬戶是否能夠得到合理約束和監管,解決旅客信息泄露相關問題,著實需要業內進行專門研究。從這一角度出發,民航局將編制相關文件,也可以理解將專門為保護旅客航班信息設立行政法規或政策規章,以期達到有力治理的效果。
此外,民航局表態將對第三方網絡渠道代理公司的旅客信息泄露等問題,積極協調公安機關開展有關嚴查打擊工作。這確有必要,也是當務之急,需要以典型案例對不法分子進行震懾。同時也能夠使得在編制相關文件所需的空窗期內,盡可能減少旅客信息泄露再次發生。編制相關文件需要時間,更需要進行嚴密論證,才能確保相關文件推行時行之有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