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文旅”迸發新效能
“信用+文旅”迸發新效能
——文化和旅游市場信用經濟發展試點取得豐富成果
貫穿事前事中事后的文化和旅游市場信用監管閉環進一步完善,“先游后付”“信用可視化”等應用場景將信用惠民深入落實,“信游長三角+”“信旅峨眉”等品牌化信用應用場景逐漸深入人心……一年多來,2022—2023年文化和旅游市場信用經濟發展試點地區圍繞培育信用品牌、完善信用評價制度、創新應用場景、促進信用消費、完善信用承諾制度、促進信用信息共享等任務,探索形成了一批典型經驗做法,彰顯了信用在市場經濟發展中的價值和作用。
信用經濟提升行業發展質量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完善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優化營商環境。
黨中央將社會信用納入市場經濟基礎制度,對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影響深遠。重慶市武隆區、山東省日照市等試點地區創新信用消費模式,以旅游服務理念更新和服務流程再造等方式,促進行業復蘇。四川省峨眉山市、山東省榮成市、重慶市銅梁區等試點地區從信用應用場景入手,為信用產品和服務的質量提升提供保障。
重慶市武隆區利用“智慧旅游—信用消費”平臺,建立誠信消費者分級分類庫,對不同履約能力群體提供不同的“信易游”產品。同時,設立“先行賠付”機制,滿足大眾旅行需求。山東省日照市組建“誠信旅游聯盟”,吸納大量服務平臺、旅行社、景區等試點單位,推動與周邊城市信用分互通互認。日照市以政府為主導,依托“一機游日照”和“日鑫悅e”商城兩個本地線上平臺開展信用消費試點線路市場開發推廣,培育旅游行業信用消費品牌。
四川省峨眉山市打造文化和旅游信用應用產品線上交易平臺,發展“信旅峨眉”商戶,為廣大游客提供“先游后付”“先用后付”等信用服務。同時,獎勵主動推出信用應用產品的市場主體,并對重信守信的文化和旅游企業給予便利政策。山東省榮成市推出“信易游”“信易閱”等6類18項激勵政策。以“信易游”為例,截至2022年10月,為守信市民減免門票費用超過120萬元。重慶市銅梁區依托文化和旅游行業信用監管服務平臺,打造“信易批”“信易管”等信用應用場景,創新信用分與省外互認。
北京聯合大學旅游學院教授曾博偉表示,各試點地區通過“先游后付”方式,形成了旅游服務質量提升的示范效應。參與“先游后付”的旅游企業贏得了市場信賴,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社會效應,這也將帶動更多的旅游企業參與,在行業內形成誠信經營的良好氛圍。
信用監管維護文旅市場秩序
近年來,“不合理低價游”、超范圍經營、巧立名目收取附加費等違法違規行為時有發生。加快健全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成為各試點地區進一步規范市場秩序、構建文旅市場長效監管機制的有力抓手。
信用信息共享是對失信主體形成有效社會和市場約束的前提。甘肅省張掖市建設文化和旅游行業信用信息監管平臺,歸集全市近600家文旅市場主體近2萬條信息,實施“四等九檔”信用等級量化評定。同時,與相關部門聯動,打通信息互通渠道,形成行業監管合力。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建立“中小微企業信用信息檔案”和“中小微企業信用培植數據庫”,推動“信用培植”成為銀政企共同行為,截至2022年10月,共建檔、培植推薦216戶中小微企業,其中181戶獲得銀行貸款119億元。
信用監管需要科學的信用評價作為支撐。江蘇省鎮江市選擇旅行社、旅游飯店、娛樂場所率先開展信用評價,按照行業類別分別制定評價指標,通過合理劃分指標權重,確保同一主體在不同行業信用評價結果一致,同一行業內不同主體評價等級顯著區分。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建設“安悠游”文化和旅游信用管理系統,利用城市個人信用分“天一分”、企業信用“五桃碼”等建立文化和旅游市場主體、游客信用雙評價制度,定期發布奉化全域旅游信用指數,促進市場主體服務能力和游客消費文明雙提升。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歸集公示364家文化和旅游企業信用承諾書和1800多位導游的帶團信用承諾書,并在100多個旅行社服務網點開展信用可視化試點,實現企業“亮信經營”、游客“掃碼查信”。在湖北省武漢市,旅行社過去辦理經營許可要經過4個環節申報材料8件,審批時限5個工作日,現在采取信用承諾制后,審批環節被優化為“承諾即發證”,申報材料由原來的8件減為5件,審批時限由5個工作日縮減為立等可取。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副教授吳麗云表示,建設行業信用監管平臺,將文旅企業信用信息、信用評價結果與綜合執法機構互聯互通,可以建立起信用評價結果與監管手段的高效“鏈接”,并通過提高對失信、高風險企業的抽檢比例和頻次,提升監管效率。
信用品牌融入惠民服務場景
品牌代表市場主體的核心價值和競爭力,信用經濟的長遠發展同樣需要建設信用品牌。上海市黃浦區、遼寧省大連市、廣東省廣州市等試點地區深挖信用潛能,一批品牌化信用產品已現雛形。
上海市黃浦區“演藝大世界”文化品牌設立“補貼票黑白名單制度”,將兩類違反補貼票規則的失信行為列入黑名單,構建公平規范的文化市場秩序,“信游長三角+”旅游品牌覆蓋長三角15個城區的86個守信惠民服務場景,“外灘融易行”信貸品牌幫助文化和旅游領域中小微企業融資紓困。遼寧省大連市較早出臺信用品牌認定制度,建立常態化信用品牌申報認定和政策輔導機制,在微信小程序“行游大連”集中展示已認定的全市54家文化和旅游信用品牌企業,打造“信用+文旅+N”信用品牌產品服務體系。
廣東省廣州市以標準規范為切入點,編制《廣州市文化和旅游市場主體信用評價規范》,推動建立行業信用品牌標準,為培育文化和旅游企業信用品牌提供基礎和依據,為企業規范發展、誠信經營提供評價模式參考。同時,廣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指導廣州旅游協會成立文旅信用專業委員會,聯合發布《廣州市文化旅游信用建設倡議書》。下一步,廣州還將開展“一區一品牌”信用建設工程,指導各區差異化探索更多首創性工作舉措。
文化和旅游部市場管理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我們將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決策部署,創新應用信用手段,釋放文化和旅游市場消費潛力,在文化和旅游領域實施‘信用+’工程,不斷深化信用經濟試點工作,充分發揮信用在促消費、增活力、穩主體、優環境方面的重要作用,不斷優化行業信用環境,加快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本報記者 徐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