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時政

      再生稻種植現狀怎樣?如何“再生金”?

      發布時間:2023-09-08 09:53:00來源: 經濟日報

        連日來,在全國產糧大縣江西省上饒市鄱陽縣,農戶們正在搶抓晴好天氣收割成熟的頭季再生稻。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推動南方省份發展多熟制糧食生產,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發展再生稻。什么是再生稻?種植現狀如何?發展前景怎樣?記者走進較早種植再生稻的江西各地進行了探訪。

        穩糧增產

        近日,在鄱陽縣古縣渡鎮南莊村百畝再生稻示范片基地,江西省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組織有關專業機構的再生稻領域專家對基地進行測產驗收。結果顯示,再生稻高產示范片百畝片平均產量達905.1公斤/畝,創造了全國再生稻頭季高產新紀錄。

        “今年我種了1000畝‘兩優華晶占’再生稻,頭季最高產量每畝可達1600斤,對比去年種植的‘豐兩優香1號’再生稻,品種有改良,加上今年氣候更加適宜,畝產相比去年增長了200斤左右?!蹦喜h武陽鎮朱坊村村民喻小龍高興地介紹,再生稻就是“讓割過的稻樁長谷子”,第一茬收割后,通過施肥,稻稈上存活的休眠芽重新長穗,在適宜的水分、養分和溫度、光照等環境條件下進行第二茬收割,從而實現一季兩收。再生稻省去了耕地、播種、插秧等環節,真正做到了節約時間和人力成本,產量每畝可達300斤至600斤。

        江西省農科院研究員邵彩虹長期從事再生稻研究,她告訴記者,因為第二季不用打田、育秧、插田、撒藥,肥料也只需要頭季的五分之一,與種植兩季稻相比,每畝可降低成本500元左右。

        江西省農業農村廳種植業管理處處長劉國昕介紹,江西是較早種植再生稻的省份,也非常重視再生稻發展。江西再生稻從2017年的52萬畝發展到現在的170多萬畝,廣泛分布在江西一季稻種植區,具有“一種兩收三高五省”的優點,即投入產出高、勞動效率高、經濟效益高,省工、省種、省肥、省藥、省秧田。再生季稻谷米質好、食味佳、更健康,因地制宜發展再生稻是順應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也是穩糧增產、提質增效的重要模式。

        2022年,江西省印發了《再生稻品種選育示范工作方案》,篩選了一批再生稻適用品種,積極組織再生稻專用品種育種攻關和示范推廣,集成構建再生稻新品種優質高產高效生產技術,為促進糧食生產提供品種和技術支撐,推進江西再生稻產業發展,爭取兩茬產量達1000公斤/畝。

        效益顯著

        時下,正值再生稻收割的黃金時期,走進永豐縣龍岡畬族鄉千畝再生稻種植基地,數臺收割機來回穿梭,種糧大戶們忙著灌裝、運輸,田間地野一片豐收景象?!敖衲晡覀冟l發展再生稻3000余畝,頭季收割畝產濕谷達到1500斤以上,比往年同季單產高出120斤/畝?!饼垖屪遴l農技人員徐新民說。

        永豐縣是國家產糧大縣,但光照、水資源分布不均,南部山區8個鄉鎮平均海拔在600米以上,春晚冬早,梯田寡照,傳統種植以中稻+綠肥等為主。為提高單位面積糧食產量,永豐因地制宜通過政策支持、基地示范、技術培訓等方式,引導鼓勵種糧大戶和專業合作社在南部山區發展再生稻適度規模種植。

        永豐縣農業農村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曾招圣介紹,今年永豐新增再生稻種植面積1萬余畝,推廣“晚稻良種早稻種”面積2萬余畝,在提高單產的同時,穩步推進單改雙、雙改多,有望新增糧食5000萬斤以上,總產量突破7億斤關口。“今年以來,我們組織了再生稻技術培訓班30多期,開展全程技術服務指導300多次,引進適合我縣栽培的優質高效品種,聘請江西農業大學教授作技術總指導,科學有效地推進再生稻種植。”曾招圣說。

        “再生稻適應性強,能夠在不同的氣候條件下生長,為南方省份推動多熟制糧食生產提供了重要的種植模式。”邵彩虹告訴記者,再生稻不僅可以增加糧食產量,還可以有效利用土地資源,提高土壤質量,此外,再生稻種植模式能減少農作物病蟲害的發生,降低農業生產風險。再生稻種植模式的推廣能帶動農業相關產業發展,如農機具、種子、肥料等農業生產資料需求增加,有助于實現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再生稻全產業鏈的形成能促進農產品加工、銷售等下游產業發展,為農村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協同推廣

        再生稻種植雖然好處多,但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落實再生稻生產擴種也存在不少困難。比如,江西山區多,不少農田溫光資源有限,因此不能種植雙季稻。還有部分農民擔憂早稻不賺錢,災害風險大,不如種一季稻穩當,因此不愿種再生稻。

        邵彩虹認為,首先,再生稻對種植技術的要求較高,需要農民具備一定的種植經驗和技能。其次,再生稻種植對機械化程度要求較高,需要有足夠的農機具和設備支持。再次,再生稻種植的市場需求和價格波動也會對種植模式的穩定性和可行性產生影響。因此,科技創新、政策支持和市場引導是推動再生稻種植模式穩定發展的關鍵。

        喻小龍從自身的種植經歷談了自己的想法,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加大再生稻生產扶持,出臺再生稻補貼政策,落實到實際種植戶,積極引導和鼓勵種植戶發展再生稻生產。與此同時,要組織科技攻關力量,在品種、技術、品質等方面進行協同攻關,研發再生稻專用品種,集成推廣技術模式,探索品質提升路徑。

        宜春市靖安縣雷公尖鄉種糧大戶萬開佳認為,發展再生稻,要加快土地流轉和集并整理,充分發揮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等新型主體及產業聯合體的示范帶動作用,切實提高種植效益,促進產業全鏈條升級,推進集中連片規?;N植。

        “還需要在種植方式上進行創新?!蹦喜h幽蘭鎮青塘村的種糧大戶何幼軍首次在280畝再生稻種植中推行稻鴨共養模式,第一季畝產濕谷就超過了600公斤,第二季畝產濕谷也達到了400公斤。在他看來,再生稻產量理論上可以無限接近頭季稻,畝產天花板還能持續突破,他下定決心,將通過稻鴨共生生態種養實現第二季再生稻畝產濕谷突破500公斤,在最自然的狀態下,實現利益最大化。

        “發展再生稻是當前南方稻區破解種糧效益難題、緩解糧經糧油爭地矛盾、提高復種指數、穩定稻谷總產的重要措施。希望國家進一步指導各地因地制宜發展再生稻,不斷筑牢我國糧食安全基礎,讓糧食這個‘壓艙石’更堅實?!本沤胁裆^新合鎮鎮長李洪亮說。(記者賴永峰 劉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午夜福利电影| 免费在线看黄网站| 717午夜伦伦电影理论片| 成人福利视频app| 乱码卡一卡二卡新区在线| 特级aa**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r67194吃奶视频| 五月天婷五月天综合网站| 大胸年轻继拇3在线观看 | 超清中文乱码字幕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黄页在线播放免费| 一本加勒比HEZYO无码人妻| 日本高清va在线播放| 亚洲日本人成中文字幕|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国产亚洲精品仙踪林在线播放| 香蕉视频在线网址| 天堂8中文在线最新版在线| 中文国产欧美在线观看| 最新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乱码| 亚洲激情视频网站| 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久久网精| 国产乱理伦片a级在线观看| 四虎国产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在线免费观看日韩视频| 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看看| 日本人强jizzjizz老| 亚洲av无码电影网| 欧美黄成人免费网站大全| 北岛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国产真人无遮挡作爱免费视频| 97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 学渣坐在学长的棒棒上写作业作文|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蜜桃| 最近的中文字幕视频完整| 亚洲欧洲精品国产区| 爱做久久久久久| 免费观看美女裸体网站| 老子影院午夜精品无码| 国产人成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