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車市場回暖向好
“隨著新能源政策引導力度加大,新能源商用車將迎來快速發展期。同時,我國商用車品牌在海外影響力不斷提升,出口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為行業發展帶來新機遇。”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總工程師葉盛基在近日《中國商用汽車產業發展報告(2023)》發布會暨商用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研討會上表示。
產銷量同比增長
從1953年第一汽車制造廠破土動工算起,我國商用車產業走過了不斷發展壯大的70年,涌現了解放、東風、重汽、陜汽、北汽等一批民族品牌。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介紹,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商用車重點企業營業收入突破6000億元,截至2021年商用車保有量超過3400萬輛,承擔了全社會74%的貨物運輸量和61%的旅客運輸量。
然而,受多重因素疊加影響,我國商用車在經歷了鼎盛期、市場規模居全球第一位后,產銷量開始出現下滑,市場迎來深度調整期。2022年,商用車全年銷量為330萬輛,同比下降31.2%,不僅銷量是近14年新低,增速也創下歷年新低,行業整體面臨低位運行壓力。
葉盛基表示,2020年至2022年期間,我國商用車市場經歷了劇烈波動。目前,國內具有商用車整車生產資質的企業有90家,專用車公告內企業2000余家,企業眾多,產品同質化嚴重。產品價格長期低位徘徊,隱藏的經營問題爆發,絕大部分企業處于虧損狀態。
《中國商用汽車產業發展報告(2023)》提出,“十四五”時期,商用車市場進入新一輪調整期,總體進入存量競爭階段,全球經濟放緩、供應鏈受阻、原材料和油價高漲等因素持續影響行業發展。今年,在我國穩經濟、擴內需等一攬子政策推動下,國內商用車市場有望走出低位運行區間,逐步恢復正向增長。
從數據來看,商用車產銷已有向好跡象。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數據顯示,7月,商用車市場產銷分別完成28.6萬輛和28.7萬輛,環比分別下降16.4%和19%,同比分別增長17%和16.8%。與上年同期相比,7月客車、貨車產銷均呈現明顯增長,其中客車產銷增速高于貨車。
今年前7個月,商用車產銷呈現同比較快增長趨勢。據統計,商用車市場產銷分別完成225.3萬輛和225.8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6.9%和15.9%。
多方合力推進應用
有統計顯示,交通領域占全國終端碳排放的比例為8%。其中,保有量占比11%左右的商用車碳排放量占比近60%。大力發展低排放甚至零排放新能源商用車成為交通運輸減碳的重中之重,也是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關鍵所在。
據介紹,一汽解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現已向市場投放141款新能源產品,構筑覆蓋了牽引、渣土、混凝土攪拌運輸、環衛、城市物流、城市公交場景的完整產品矩陣。
一汽解放本部中重型車產品線法規認證主任梁彬認為,隨著客戶需求向整體解決方案轉換,企業亟需建立完整的新能源產業生態。新能源商用車與傳統車相比具有多能源發展、價值互聯、新技術密集等特點。但是,目前新能源商用車仍面臨基礎設施資源不足、關鍵環節缺少統一標準、車輛全生命周期管理未形成體系等難題。
他分析,新能源商用車將保持高速增長態勢,今年商用車新能源市場需求量預計為43.8萬輛,滲透率達11.4%。在新能源時代,國外商用車企業領先優勢縮小,未來3年至5年是新能源商用車出海最佳窗口期。
氫燃料電池商用車是我國商用車產業的特色和優勢。截至2022年7月份,我國累計推廣燃料電池汽車超過1萬輛。不僅在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城市群發力,成都、重慶、武漢等城市也依托產業基礎或氫能資源,加快推廣應用燃料電池汽車。
廣東佛山市飛馳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光圣認為,目前燃料電池汽車市場仍處于發展初期,面臨行業標準體系尚不完善、加氫便利性比較差、氫氣來源和價格不均衡,以及氫燃料車輛購置成本偏高等問題。
他建議,要解決“有車無站,有站無氫”的問題。因地制宜發展制氫、加氫站等能源供應體系。同時,全國一盤棋,各司其職發揮區域、產業、資源優勢,避免或減少重復產能建設。
葉盛基表示,總體來看,我國商用車電動化進程相對緩慢,新能源商用車滲透率只有10%,遠不及乘用車,產業化推廣仍需政策保障支持。
拓展發展新空間
在日前召開的2023(第十五屆)物流與供應鏈數字化發展大會上,福佑卡車創新事業部總裁薛健聰介紹,有不少自動駕駛公司將智能重卡投放到福佑卡車平臺上進行運輸,截至8月16日,福佑卡車在京滬干線、京港澳干線、浙粵干線上的自動駕駛運營里程近28萬公里。
目前,我國商用車車聯網市場正經歷從政策驅動向市場需求驅動逐步轉型,未來受關鍵技術發展、下游行業需求、產業鏈相關企業參與因素影響將保持快速發展。預計2025年,我國商用車車聯網硬件及服務市場規模將達到806億元,復合年均增長率約28%。
據天眼查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自動駕駛領域融資事件合計發生16起,融資金額超40億元。中信證券分析,在眾多初創科技公司、物流運營商和硬件廠商合作下,商用車自動駕駛正在逐步實現場景落地,不斷實現商業模式創新,拉動行業需求向上。
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整車測評研究中心主任劉延認為,自動駕駛是科技創新和產業變革的重要發力點,在無人化商業應用的推進中,技術、產業、生態、環境等方面仍需加大力度突破瓶頸。具體來說,在安全方面,要加快建立產業安全規范,引導各類企業持續完善自動駕駛安全保障體系。在應用方面,多措并舉,促進自動駕駛產業多方合作拓展規模。此外,要持續完善政策法規體系,構筑自動駕駛無人化商業應用基礎,營造規模化推廣應用氛圍。
葉盛基表示,在“雙碳”背景下,我國商用車轉型升級發展到了關鍵攻堅時期。他建議,產業生態鏈各方應攜手努力,共同推進我國商用車持續高質量發展。(劉 瑾)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