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全力應對140年來最大降雨
光明日報記者 董城 張景華
7月29日20時至8月2日7時,北京出現極端強降雨天氣,本次降雨天氣過程記錄到的降雨量極值出現在昌平的王家花園水庫,為744.8毫米。
北京市氣象臺相關專家告訴記者,目前,北京地區最早有儀器記錄到的降雨量是發生在1883年7月23日至29日的降雨天氣過程,記錄值為510.3毫米。1891年7月23日,北京地區記錄到609毫米的強降雨過程,這也是此前北京記錄到的最大降雨量。由此,本次降雨過程為北京地區有儀器測量記錄140年以來最大降雨。
在此次強降雨過程中,北京密云水庫10小時內迎來雙洪峰,蓄水量增加超8000立方米,為密云水庫建庫以來該站測得的第四大洪水。截至8月2日8時,密云水庫水位達151.53米,蓄水量29.632億立方米,水位較7月29日上漲0.53米,蓄水量增加0.832億立方米。
目前,密云水庫流域已經接近飽和狀態,五大區間河流之一的對家河已產生徑流。北京市密云水庫管理處在本輪降雨中共出動巡查人員600余人次,實時滾動更新洪水預報20余次,發送雨水情信息900余條,密切關注雨水情變化,加密河道流量監測頻次,加強區間河道巡視檢查,進一步確保安全平穩度過此次臺風強降雨及后續降雨過程。
8月2日8時32分,因強降雨被困于門頭溝區落坡嶺的K396次列車首批328名乘客抵達北京豐臺站。此前,他們已被困兩天兩夜。
此次因水害滯留的三趟列車中,K1178次被扣停在距離北京城區約70公里的沿河城站,是三趟車中扣停位置距離北京城區最遠的一趟。
8月2日17時30分,K1178次列車旅客順利搭乘高鐵到達北京北站。在站臺上,車站工作人員已提前準備好輪椅、礦泉水和食品。在返回北京的途中,鐵路部門還在沙城站為旅客送上了八寶粥、方便面等餐食。
據介紹,這批滯留旅客于8月2日12時40分搭乘臨時列車從沿河城站出發,在轉移至張家口站后,換乘京張高鐵返回北京北站,原K1178次乘務人員則繼續堅守原列車。
受困旅客抵京前,北京重點站區管委會協調鐵路部門為到站旅客開辟專用綠色通道。協調地鐵發放免費地鐵車票,方便旅客快速乘坐。同時,協調交通委緊急調集400輛出租車,在北站地下出租車調度站、站前廣場設置兩處蓄車區,為旅客提供點對點接送服務。在出站口外,5輛免費大巴擺渡車分別將有需要的旅客運送至北京站、北京西站、北京南站和北京豐臺站。
此次洪水襲來后,北京市門頭溝區妙峰山鎮17個村全部受災,斷水、斷路、斷電,同鎮、區兩級政府失聯。經過搶修,門頭溝城區與妙峰山鎮的道路已經部分打通。聯通信號也在工人們的日夜忙碌中恢復。8月2日16時,鎮黨委書記王垚告訴記者,該鎮17個村已全都恢復聯系。目前,有關方面正結合各村情況,有序打通救援道路,加大物資輸送,持續轉移山區人員。
8月2日上午,承擔救災任務的4架陸航直升機在房山區海軍某機場裝上物資后起飛,向南窖鄉、霞云嶺鄉、大安山鄉、史家營鄉、十渡鎮、蒲洼鄉等因山洪導致道路中斷的地區運送物資,保障群眾的基本生活。4架軍用直升機首批運送的物資已超過3噸,機上除裝載飲用水、火腿腸、餅干外,還有目前當地急需的藥品、衛星電話以及一些必要的應急照明物資。連日來,由于暴雨導致的洪水將北京市房山區水源地輸水管線損壞,房山區供水受到影響,搶修工作已全面展開。
記者從房山區水務局獲悉,當前房山城區各水廠已采用降壓保供水措施,盡量滿足各小區1層有水。合理設置臨時取水點,滿足2層及以上居民應急用水,對沒有臨時取水點或取水點少的小區,由物業或供水企業增設臨時取水點。同時,對部分斷水的村莊、小區、單位,特別是醫院、養老院、學校等特殊群體(單位),調配水車滿足應急用水需求,確保用水安全。
(光明日報北京8月2日電)
《光明日報》(2023年08月03日 04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