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經濟如何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
【經濟界面】
我國登記在冊民企已突破5000萬戶,民企在企業中占比達92.4%——
民營經濟如何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
光明日報記者 劉坤 光明日報通訊員 張馨月
日前,《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布,提出了8個方面31條舉措。
《意見》明確,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是推動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力量。當前,我國民營經濟發展態勢如何?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如何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記者圍繞相關問題進行了采訪。
1.登記在冊民企達5092.76萬戶
“今年以來,訂單量增長明顯,我們開足馬力,生產滿負荷運轉,發展勢頭很好。經濟恢復向好,中央、地方釋放了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鮮明信號,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北京一家民營制造業企業負責人說。
近期,相關部門切實落實“兩個毫不動搖”,加大政策力度,從優化營商環境、緩解招聘用工難題、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等方面發力,提振民營企業信心。
比如,國家發展改革委出臺17項有針對性的具體措施,支持民間資本參與重大項目,優化民間投資項目的融資支持,進一步提升民間投資活力。工業和信息化部健全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激發涌現更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聚焦重點產業鏈,開展“一鏈一策一批”中小微企業融資促進行動。
稅務部門積極落實惠及民營企業發展的各項稅費支持政策,上半年民營經濟納稅人繳費人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7049億元。市場監管部門持續優化營商環境,進一步降低經營主體制度性交易成本,為企業生產經營提供更多便利。
與此同時,各地也紛紛加大對民營經濟的政策支持力度。比如,上海市制定出臺了破除隱形壁壘、提升服務效能、加強要素保障、拓展投資渠道4個方面、20條政策。浙江省實施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頒布實施《浙江省促進中小微企業發展條例》等。吉林省從財稅金融支持、加強服務保障、支持開拓市場等4個方面出臺60項舉措,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
一組組數據折射出民營企業的發展活力:今年上半年,民營企業進出口同比增長8.9%,為外貿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我國登記在冊民營企業4月初突破5000萬戶,截至5月底達到5092.76萬戶,民營企業在企業中的占比提升至92.4%……
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會長李兆前認為,改革開放40多年,民營經濟快速發展,已經成為我國經濟制度的內在要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成果、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李兆前表示,《意見》釋放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信號不是權宜之計,而是長久之策,是黨的大政方針,是不會變也不能變的強烈信號,給民營企業家吃下“定心丸”,使他們消除顧慮、放下包袱、大膽發展,必將在全社會形成鼓勵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尊重愛護民營企業家的濃厚氛圍。
2.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
7月28日起,國務院“互聯網+督查”平臺公開征集阻礙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問題線索。國務院辦公廳將對收到的問題線索和意見建議進行匯總整理,督促有關地方和部門研究處理。對企業和群眾反映強烈、社會影響惡劣、帶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重要問題線索,將直接派員進行督查。
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也與民營企業建立了常態化交流機制,聽取民營企業家的真實想法,研究企業提出的困難問題和意見建議,幫助民營企業排憂解難。
與此同時,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臨介紹,有不少民營企業反映,一些地方在市場準入、項目招標投標等方面對民營企業設置了不合理的限制和隱性壁壘,民營企業受到不平等待遇,不僅影響當地營商環境和統一大市場建設,也影響到擴大民間投資,阻礙了民營經濟健康發展。
對此,《意見》明確,持續破除市場準入壁壘,全面落實公平競爭政策制度,完善社會信用激勵約束機制,完善市場化重整機制。
李春臨表示,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部門在現有工作基礎上,進一步強化相關工作。比如,在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方面,持續開展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政策措施的清理,對市場準入和退出、強制產業配套或投資、工程建設、招標投標以及政府采購等領域的突出問題開展專項整治。在市場準入方面,推出新版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持續開展違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典型案例通報。在招標投標領域,修改完善招標投標公平競爭的制度規則,制定出臺《公平競爭審查條例》。
“政策穩定性和連續性對企業的長期投資和創新影響較大。”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認為,在《意見》指引下,要將市場思維更多、更好地融入改革過程,通過建立完善程序化、市場化的政策執行體系,讓市場各方盡快歸其位、司其職,讓經營主體充分競爭、釋放活力。
3.堅定信心搶占更大發展機遇
上半年,我國經濟持續恢復、總體回升向好,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5%,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個百分點。經歷了三年新冠疫情沖擊,在疫情防控平穩轉段后,經濟恢復將是一個波浪式發展、曲折式前進的過程。
國家發展改革委主要負責同志指出,當前,我國經濟運行面臨來自國際國內新的困難挑戰,國際市場需求減弱,全球經濟金融領域風險積累,地緣政治格局深刻調整,外部環境復雜嚴峻;國內需求不足,部分領域存在風險隱患。同時,更要看到,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新發展格局正在加快構建,高質量發展正在全面推進,經濟發展具有良好支撐和有利條件。
“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面向未來,機遇與挑戰并存。大量民營企業正堅定信心,直面挑戰,搶占更大發展機遇。
《意見》提出,引導民營企業踐行新發展理念,深刻把握存在的不足和面臨的挑戰,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轉換增長動力,堅守主業、做強實業,自覺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全面貫徹信任、團結、服務、引導、教育的方針,用務實舉措穩定人心、鼓舞人心、凝聚人心,引導民營經濟人士弘揚企業家精神。
李春臨表示,實現民營經濟長期高質量發展,一方面,要為民營經濟創造法治化的發展環境,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的權益。另一方面,民營企業自身也要不斷改革、積極創新、規范經營。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呼之欲出,我們再次迎來產業變革的重大機遇。《意見》對民營經濟面臨的挑戰和機遇看得準、看得深,推出的舉措針對性強,穩定了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預期。”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首席執行官馬化騰說。
馬化騰表示,要堅定信心向前看、練好內功加油干,著力加強科技創新,堅定推進“數實融合”,助力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在促進增長、推動創新、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展現更大作為。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離不開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民營經濟要健康發展,前提是民營經濟人士要健康成長。”李兆前表示,希望廣大民營企業按照文件要求,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轉換增長動力,堅守主業、做強實業,努力建設法治民企、清廉民企、高質量發展民企。
“我們也期待廣大民營企業家認真學習領會文件精神,努力成為愛國敬業、守法經營、創業創新、回報社會的典范,在促進共同富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再立新功。”李兆前說。
《光明日報》(2023年08月03日 15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