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標之城三門峽
【煙火人間】
作者:梁 衡(人民日報社原副總編輯)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城不在大,有個性則名。如果它的某些個性竟能成為中國歷史和國土上的坐標點,這個城市就更令人刮目相看了。
近日在三門峽參加了一個生態文學會。會場就設在三門峽水庫上游的黃河邊上。讓人吃驚的是,濁浪滾滾的黃河在這里竟出現了季節性的清凌凌的碧波。這得力于70多年來鍥而不舍地治黃。主人說再過一個月將在這里舉辦數千人的橫渡黃河比賽,一場壯觀的水上馬拉松。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但歷史上屢屢泛濫,桀驁不馴,成了我們民族的一塊心病。看著眼前這平靜的河面,不禁想起著名民主人士、曾任全國政協委員的張鈁先生所述關于民國時黃河發大水搶時急報的情景:“黃河上游漲水,須通知下游趕快設防,由潼關起到開封(河務總督住地)止1200里路,要一天半將信送到。沿途十幾縣驛站要準備快馬多匹,專為水報之用?!畧篑R進城時,縣衙門高鳴云板,縣官立刻升坐大堂,驛馬到大堂后,縣官當堂在水報上寫好時刻,立刻交付馬排子縛好,送之上馬。衙役高聲傳呼市上開道讓路。馬排子在街上也是飛馳而過,踏死撞傷人蓋無罪過。沿途經過,縣縣如此,一直到開封府河道總督衙門。在飛送到開封時,可以贏得比黃河水流快三天的時間?!边@就是當年河汛逼人的情境,可見人們是怎樣地提心吊膽,而飛馬通過的正是現在我們腳下的三門峽這一段路程。
黃河真正開始根治,是修建三門峽大壩,這是新中國的第一個大型水利工程,其時挾開國之威,“展我治黃萬里圖,先扎黃河腰中帶”。因為是第一次,我們也吃過虧,交了學費,得了教訓。但正是因為有了三門峽建壩邁出的這第一步,才逐漸積累了經驗,才有了現在黃河上的調沙排沙工程,才有了對長江三峽大壩長時間的審慎論證,才有了那場在1958年南寧會議上關于長江三峽大壩的著名辯論。有了三門峽大壩這第一塊“摸著石頭過河”的“石頭”,才有了黃河上的劉家峽、李家峽、龍羊峽、小浪底;又有了長江上的葛洲壩、三峽壩、向家壩、白鶴灘等水庫。峽峽出平湖,壩壩涌清波。從這個意義上講,是先有此“三峽”后有彼三峽。三門峽水庫是新中國治水人吃的第一只螃蟹,三門峽市也成了新中國水利史和治黃史上的一個重要坐標。此為其一。
中國的省份名稱,“山東”“山西”皆有據,“河南”“河北”都有因,而絕大部分人不知道“陜西”的“陜”在哪里?原來,當年周朝立國后,兩個輔政大臣周公、召公就在今三門峽的“陜塬”上立石為界,兩人分治東西之地,周公的治地在陜塬之西是為陜西,沿用至今。這塊“分陜石”現還存在博物館里。當年周、召二公絕沒有想到這塊石頭不但分出了一時的行政版圖,還分出了以后數千年西北與中原的人文版圖。黃河造就了中華文明,而三門峽正當黃河上下游的拐點,東西部文化由是而分,燦爛的古代文化就在其兩邊跳躍閃爍。
西安、洛陽都號稱是十朝左右的古都,一部盛唐史幾乎就在這兩個城市間來回演繹。人們記住了這兩大名城,卻忽視了東西長150公里的三門峽正是挑著這兩大文化名城的一根扁擔。它地分東西,域接晉、豫、陜三省,是史海中的一根定海神針。前些年出土的三門峽古驛道,車轍半尺深,芳草連天去。李格非寫過一篇《書〈洛陽名園記〉后》,哀嘆長安的官宦怎樣一窩蜂地到洛陽來造私家園林,又怎樣地一個一個衰敗而去。安史之亂讓大唐盛極而衰,直到民國、抗戰時期,這里一直烽煙不絕。就在這條路上,杜甫寫出《三吏》《三別》,現在還存有一個石壕村;魯迅過此到西安去講學;國共在此合作攜手抗日;劉少奇來這里開辟根據地,寫出著名的《論共產黨員的修養》。
如果我們站在三門峽遙望遠古,會發現中國新石器時代的坐標點竟也在這里。國人大都知道湖南有一座韶山,而不知這里也有一座同名的韶山。百年前的1921年,受聘于北洋政府的瑞典地質學家安特生,在韶山下的仰韶村見到一些遠古文化遺存的碎片,便帶領中國同行開始了連續挖掘。不想竟挖出了一個大寶貝——中國的新石器時期就此浮現,遂有“仰韶文化”,由于出土了彩陶器皿又名為“彩陶文化”。要知道在這以前,西方一直認為中國沒有彩陶,中國的彩陶是由西域諸國傳播而來的。這個發現也是中國田野考古事業的起點。
前年舉辦了中國考古百年慶典,那天我去參觀三門峽廟底溝彩陶博物館,那些出土彩陶美得讓你不敢喘氣。其實7000年前的生產力還很低下,石器時代嘛,就是只能用石頭、石片打獵或者簡單地農作,果腹御寒而已,但這毫不影響先人對美的追求。陶器上的彩繪幾乎涵蓋了目之所及的物什,它們被抽象成了魚紋、鳥紋、繩紋、眼紋等各種圖案。原來,與生產力發展并行的還有一條審美的延長線,我們在這頭,而制作彩陶的先祖藝術家們在那一頭。三門峽實在是一扇直通遠古的大門?!巴T,三門開”,歷史長河滾滾來。此為其二。
一般在大賓館開會時的茶歇,是眾人優雅地端一杯茶或咖啡閑談,而我們這個會的茶歇竟是在黃河邊的綠蔭下散步,欣賞水中的天鵝。中國人對天鵝的印象來自兒時的啟蒙詩:“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鄙杂袝須獾奈娜诉€知道王羲之養鵝學書。其實那不是天鵝,是不會高飛的鄉土之鵝。眼前的天鵝是從西伯利亞飛來的,這是我第一次近距離地看天鵝,其翼展可達兩米多,伸長脖子有半人高。也不是“紅掌”,而是一雙黑色的“鐵拳”,浮在水上時藏在白羽之下。只有這身好筋骨,才可能像一架小飛機一樣,背負青天千萬里,往返半個地球。天鵝對越冬地的生態環境要求很高,溫度要不冷不熱,草要嫩,魚要鮮,它就是一個流動的環球生態檢測儀?,F在三門峽濕地公園已經是中國最大的天鵝越冬基地,在全球范圍內也是屈指可數的。就是說,我們轉動地球儀,三門峽在全球也是一個生態的坐標點。此為其三。
當然,我們還可以再數出幾個坐標點,但這就足夠了。一個小城市能首開中國大江大河的工程治理,能遙望遠古而丈量歷史,能俯瞰全球而感知生態,還有比這更讓人自豪的嗎?
三門峽,中國版圖上的一個坐標性城市。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