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護理學從常被“調劑”的專業變成考生的“香餑餑”
作者:羅志華
據媒體報道,艾菁(化名)2016年參加高考,她第一志愿填報了會計學,并被一所211院校錄取,隨后調劑入讀護理學專業。劉磊(化名)由第一志愿臨床醫學被調劑到護理學。和艾菁、劉磊一樣,被調劑到護理學專業的學生不在少數。有的護理學班級,一半的學生是調劑過來的。
這些年,我國的護理事業發展迅速。近10年來,全國護士隊伍總量以平均8%的增幅逐年增加,每年有30萬左右的新護士加入護士隊伍。截至2022年底,全國注冊護士總量超過520萬人,護士隊伍的學歷素質和專業服務能力不斷提升。在此同時,護理學專業遇冷也透露出推進這項工作的艱難。
護理學成為常被調劑的專業,背后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盡管這些年來護士隊伍在增加,但人才缺口仍然巨大。另一方面,考生報考護理專業的積極性不高,假如全憑自覺,不進行一些必要的動員,部分院校護理專業就面臨很大的招生壓力,護士總量增長趨勢難以持續。
其實,學生被調劑學護理學不難理解,也不缺乏人性化的制度設計。首先,很多被調劑的學生屬于醫學相關專業,且在填報專業時勾選了服從調劑;其次,學護理專業有很多優惠,比如免除學費、生活費,可以獲得可觀的獎學金等。此外,護理學轉專業的出口也比較暢通,護理專業學生畢業之后就業率很高,對學生也有一定吸引力。
當然,護理學專業要靠調劑來支撐,也反映出不少問題。在多數醫院里,護士的工作都很忙碌,干的多是臟活、累活,并且一旦發生醫患糾紛,護士又是與患者接觸最頻繁、離患者最近的醫務人員,有時難免受氣“背黑鍋”。在待遇上,護士在醫療系統內部也處于較低水平。與此同時,社會對護士也普遍存在偏見,比如認為護士就是伺候人,社會地位不高。這些都是導致自覺報考護理學專業的考生不多的重要原因。
因此,讓護理學專業成為學生報考的“香餑餑”,還要做出更多努力。比如提高護士的待遇,除了漲工資之外,還可通過拓寬上門護理服務、“網絡護士”等渠道來間接提高收入。近年來,賦予護士處方權、開設護理門診等做法受到業界高度重視。護理的專業性越來越強,具有研究生學歷等高學歷的護士也越來越多,應當讓能力強、經驗豐富的護士承擔更重要的醫護任務,并大幅拓寬護士晉級、晉職通道,從而增強護士的職業榮譽感。此外,還要強化宣傳倡導,逐步提升護士的社會認可度,讓護士成為廣受尊敬的職業。
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護理的重要性將持續得到凸現。為此,國家出臺《全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等政策文件,對護士隊伍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提升護理能力和擴大護士規模等方面進行了詳細謀劃。在護理學專業普遍受到社會認可之前,可采取調劑方式增加人才培訓的穩定性,但治本之策還在于通過大幅提升護士的職業吸引力,讓更多考生主動報考護理學專業。(羅志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