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一局一會”首次同臺發聲,釋放一系列重大信號
本報記者 張楊
第十四屆陸家嘴論壇昨天開幕,這是全國兩會宣布國家金融監管體系改革后,國家金融管理部門主要領導首次同時在公開平臺集體發聲。論壇上,“一行一局一會”頂配嘉賓主動回應市場熱點,通過接連不斷的金句,釋放出一系列重大信號。
談服務實體
呵護好民營企業發展激情
服務實體是金融的首要任務。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局長、論壇共同輪值主席李云澤表示,要加大新型消費和服務消費金融支持。強化對投資的融資保障,支持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和“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等重大項目建設。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強化民營企業金融服務,呵護好民營企業創業發展的激情。
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表示,將堅守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的差異化特色化定位,探索建立覆蓋股票、債券和私募股權的全方位全周期產品體系。他透露,將適時出臺資本市場進一步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政策措施。
談綠色低碳
“胡蘿卜加大棒”激發新動力
綠色發展是經濟復蘇的重要新動力。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指出,實現30/60目標需要“胡蘿卜加大棒”。顯著提高排碳成本可以理解為“大棒”,適度提高則是“中棒”或“小棒”,而人民銀行設立的支持工具則是激勵機制中的“胡蘿卜”。截至2023年4月末,碳減排支持工具余額近4000億元,支持金融機構發放貸款約6700億元,帶動碳減排量超過1.5億噸,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作為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所在地,上海近年來提出打造國際綠色金融樞紐的目標,率先推出多個綠色金融產品。易綱認為,未來上海可以在綠色金融領域發揮更大的先導作用。
談風險防控
密切跟蹤分析輸入性風險
“目前我國金融業運行整體平穩,風險總體可控,我們完全有條件、有信心、有能力守牢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李云澤在充滿信心的同時,也談到近期國際銀行業接連發生風險事件,雖然對我國直接沖擊很小,但也有很強的警示意義。
易會滿表示,證監會將與相關方面共同加強宏觀研判,密切跟蹤分析國際金融市場輸入性風險,完善跨市場跨行業跨境風險監測預警處置機制,不斷提升風險應對綜合效能。穩妥有序化解債券違約風險,持續加大對“偽私募”、地方交易場所等重點領域風險的整治。
談對外開放
鼓勵外資參與各類業務試點
“金融業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李云澤的話擲地有聲。他明確,未來將繼續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舉,穩步推進金融業高水平對外開放。在財富管理、綠色金融、養老健康、資產管理等領域,熱忱歡迎經營穩健、資質優良的外資機構來華展業,鼓勵符合條件的外資機構參與各類業務試點。
易會滿也表示,將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方針不動搖,堅定不移推進市場、機構、產品全方位開放,扎實推動境外上市備案工作,加強與香港市場的務實合作,拓展優化與境外市場的互聯互通機制,加快構建高水平制度型雙向開放格局。
談金融監管
直面市場熱點持續跟蹤分析
“近期,股市波動有所加大,板塊熱點輪動加快,關于量化交易、市場公平性、資金短線炒作、行業機構責任等討論增多。”論壇上,易會滿直面市場熱點。他表態,證監會將持續加強市場交易行為監測監管,做好對量化交易等新型交易方式的跟蹤分析,對內幕交易、市場操縱等違法違規行為堅決予以打擊,切實維護良性健康的市場秩序和生態。
聚焦開創金融監管工作新局面,李云澤指出,要堅決消除監管空白和盲區,厘清責任邊界,拉緊責任鏈條,加強綜合治理,完善多主體參與、多領域協作、多層次貫通的責任體系,真正實現監管“全覆蓋、無例外”。
談貨幣政策
以我為主,不搞競爭性政策
談及近年來中國的金融周期,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外匯局局長潘功勝介紹,2020年以來,10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在2.4%—3.4%之間窄幅波動,最高與最低點的級差不到100個基點,顯著低于美國同期近400個基點。中國社會融資規模則保持10%左右的增速。中國金融周期相對穩健背后的原因,是中國長期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中國貨幣政策堅持以我為主,堅持跨周期和內外平衡的導向,不跟隨美聯儲“大放大收”,不搞競爭性的零利率或量化寬松政策。
潘功勝表示,2023年以來,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我們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維護外匯市場的穩定運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