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城”變“同城” 創新發展天地寬
【記者手記】
光明日報記者 李宏
一座明月山,峰連峰,彎連彎,橫跨四川、重慶兩地七區縣,一度成為川渝兩地交流合作的屏障。新時期,成渝地區同唱“雙城記”、共建經濟圈,重慶梁平區積極倡導,川渝兩地長壽區、墊江縣、鄰水縣等七區縣先行先試、不斷探索,共同提出創建“明月山綠色發展示范帶”,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共謀綠色發展之路,攜手產業深度融合。
思路變,路子寬。今天的明月山,屏障變紐帶,屏障變坦途,七個區縣形成了抱團之勢,七座城市成了“一家人”,共為明月山水換新顏。
一邊是四川內江市隆昌市石燕橋鎮的三合村,一邊是重慶榮昌區安富街道的普陀村。如今,在共建雙城經濟圈的推動下,兩村已成為川渝合作的“前沿陣地”。兩省市打破界限,提出共建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產業帶“雙昌”合作示范園區,共耕一塊農業“試驗田”。
創新合作機制,發展前景廣闊。而今,兩地共同出資建設、共同經營管理的“雙昌”科技文化館、“雙昌”智慧豬場,成了兩村共有的標志性建筑。可以預見,隨著“雙昌”合作園區的深入推進,兩個村莊將繼續蝶變,持續展現全新的面貌。
川渝高竹新區,是全國首個探索跨省域共建的新區,也是川渝兩省市共同批準設立的第一個新區。自設立以來,“創新”“改革”“聯動”就成為人們不斷提起的關鍵詞。
地處四川廣安鄰水縣與重慶渝北區交界點,跨省兩地共建,無現成經驗可鑒,無固定模式可依。川渝高竹新區按照“政策最優、成本最低”的標準,邊建設、邊探索、邊總結,有序推進稅征、辦電、司法、人才等各項改革事項,實現了多個“全國首創”“川渝首家”,讓兩地企業和群眾“進一個門、辦兩省事”。
改革創新推動發展升級,改革創新激發生機活力。一張由重慶高新區市場監管局發放的營業執照,登記機關是成都高新區市場監管局。2020年5月,重慶高新區市場監管局和成都高新區市場監管局大膽探索、積極行動,推動建立了“市場準入異地同標”便利化準入機制,互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企業開辦綜合窗口,構建跨區域“同一標準辦一件事”的市場準入服務系統,推動營業執照“一體受理、一體辦證”,實現證照異地互辦互發。這有效降低了企業經營成本,優化了營商環境。
加快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行動、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行動、高品質生活惠民富民行動……以“十項行動”為引領,巴渝大地吹響嘹亮的號角,加快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步伐,不斷激發創新活力,不斷拓展發展空間,不斷塑造發展優勢,以蓬勃之勢書寫新的篇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