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銀行:我國不存在長期通縮或通脹的基礎
光明日報北京4月20日電(記者溫源)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在20日舉行的中國人民銀行2023年第一季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貨幣信貸較快增長與物價回落并存,本質上是受時滯影響,我國不存在長期通縮或通脹的基礎。
鄒瀾指出,當前在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有力支持下,國內生產持續加快恢復,物流暢通保障到位,供給能力較強;但同時需求恢復較慢,消費意愿尤其是大宗消費需求回升需要時間。貨幣信貸較快增長與物價回落并存,本質上是受時滯影響。穩健貨幣政策注重從供給側發力,去年以來支持穩增長力度持續加大,供給端見效較快,但實體經濟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等環節的效應傳導有一個過程,需求端存有時滯。總體看,金融數據領先于經濟數據,實際上反映出供需恢復不匹配的現狀。
鄒瀾分析,對社會上的“通縮”提法要合理看待,通縮一般具有物價水平持續負增長、貨幣供應量持續下降的特征,且常伴隨經濟衰退。當前我國物價仍在溫和上漲,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長相對較快,經濟運行持續好轉,與通縮有明顯區別。隨著金融支持效果進一步顯現,消費需求有望進一步回暖,下半年物價漲幅可能逐步回歸至往年均值水平,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呈“U”形走勢。中長期看,我國經濟總供求基本平衡,貨幣條件合理適度,居民預期穩定,不存在長期通縮或通脹的基礎。
鄒瀾表示,下一階段,穩健的貨幣政策將精準有力,兼顧把握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的平衡,堅持穩健取向,保持總量適度、節奏平穩,創造良好貨幣環境,更好發揮市場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服務實體經濟,促進增強經濟內生增長動力。發揮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引導作用,將更多金融資源向民營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傾斜。繼續支持糧食、能源等民生物資保供穩價,關注勞動力市場供求、海外高通脹傳導等因素的可能影響,保持物價基本穩定。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