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力加強投資增長后勁
作者:任榮榮(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投資研究所研究員)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諸多挑戰,總需求不足是經濟運行面臨的突出矛盾。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使社會再生產實現良性循環,充分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和投資的關鍵作用,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任務。
投資是內需的重要方面。圍繞補短板、調結構、增后勁擴大有效投資,進一步提高投資效率、帶動全社會投資,是擴大國內有效需求、培育更多經濟增長動力源的題中應有之義。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從戰略全局出發,提出“著力擴大國內需求”,要求“通過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有效帶動全社會投資”,這為我們不斷加強投資增長后勁、實現投資可持續發展指明了方向。下一階段,必須積極拓展投資空間,更好發揮政府投資引導和撬動作用,進一步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增強投資內生增長動力,把投資的關鍵作用切實發揮出來。
一是以提高投資效率拓展投資空間。
我國正處于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快速發展階段,投資需求潛力巨大,與發達國家相比,在很多方面還有較大投資空間。從短期看,我國在傳統基礎設施聯網補網強鏈、新型基礎設施系統布局、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動力培育、社會民生服務供給提升等領域,都有較為迫切的投資需求。從中長期看,隨著擴大內需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未來投資增長空間也十分廣闊。
近年來,我國存在投資效率不高、部分行業和局部地區投資過度等問題。例如,傳統產業以及部分新興產業盲目擴張、新城新區建設攤子鋪得過大、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出現過度超前傾向等,造成了低效甚至無效資產,加大了潛在債務風險。因此,我們強調著力擴大有合理回報的投資需求,既要求突出投資項目的質量和效益,完善擴大投資機制,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和產能過剩,又要求發揮投資在提高供給能力、優化供給結構中的重要作用,推動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助力實現國民經濟良性循環。
二是以完善決策機制更好發揮政府投資的引導作用。
當前,民間投資預期較弱,政府投資必須發揮好引導作用。我國人均基礎設施資本存量只有發達國家的20%至30%,公共領域投資仍有較多短板。在社會公益服務、公共基礎設施、生態環境保護、重大科技進步等公共性、基礎性、關鍵性領域,政府投資不可缺位。就政府投資而言,通過科學合理安排資金投向,把解決中長期發展中的結構性矛盾作為重點,精準補短板,加強在推動技術進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便捷要素流動、改善公共服務等領域投資,這是帶動地方產業發展、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的重要舉措,并能從供給端發力改善要素供給,為經營主體提供更好的發展條件。
政府投資應當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財政收支狀況相適應。需進一步完善適應新發展階段的政府投資管理體制,探索建立長效的政府投資決策機制,提升政府投融資決策與管理法治化科學化水平,更好發揮政府引導、規范和服務作用以及政府投資對全社會投資的撬動作用。
三是以優化環境持續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民營企業是重要的投資主體,民間投資是擴大有效投資、扎實穩住經濟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化,民間投資的行業參與度總體上不斷拓寬、加深,民間投資已經占全社會投資一半以上。近年來,受新冠疫情反復沖擊的影響,民營企業對未來盈利預期下降,民間投資預期較弱。同時,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突飛猛進,民間投資主體也需要不斷研判新的投資方向,或在傳統領域通過技術創新實現縱向轉型升級,或在新的行業領域嘗試橫向轉型發展。在此背景下,許多企業面臨創新能力不足、創新人才匱乏、創新融資渠道不暢等制約,在投資上出現觀望、惜投現象。
更好激發民間投資積極性和創造力,一方面要加強政策激勵,進一步完善政策環境,鼓勵民間投資更多依靠創新驅動發展,對其繼續加大融資支持力度;另一方面要通過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破除制約民營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制度障礙、依法維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等,有效提振經營主體長期投資的信心,讓民間資本形成穩定且良好的預期,促進民間投資可持續增長。
四是以深化改革完善投資內生增長機制。
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這為投資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宏觀環境。未來幾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過程中,需發揮有效投資在需求端和供給端促進經濟增長的雙重效應,進一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健全合理擴大有效投資的激勵與約束機制,增強經營主體內生動力與活力,形成市場主導、需求導向、創新驅動的投資內生增長機制。既要完善激勵機制,積極構建鼓勵各類主體創新創業的市場環境,又要進一步健全約束機制,構建發展和安全兼顧的地方政府投融資體制機制,提高政府與社會投資效率,有效防范債務風險。
在更好發揮政府投資引導和撬動作用、進一步激發民間投資活力的政策環境下,未來投資將在補短板、調結構、增后勁等重點領域持續發揮關鍵作用,推動形成政府市場優勢互補、投資消費協調增長、新舊動能順利接續的良好局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