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五味”成“富民方”
地處豫陜兩省交界處秦巴山區腹地的河南省三門峽市盧氏縣,有著“天然藥園”的美譽。
今年60歲的橫澗鄉代家村農民牛金會是個“藥材通”。“去年我的合作社銷售中藥材1300多噸,銷售額1億多元。主要是五味中藥材。經營品種越少,效益越好。”和中藥材打了一輩子交道的牛金會,創辦了盧氏縣金宏連翹合作社,入社村民88戶,戶戶種植、加工連翹等中藥材,每戶年收益從十多萬元到數十萬元。今年初,牛金會讓碩士畢業的兒子回鄉創業,成立了一家中藥材公司,帶著鄉親們共同致富。
牛金會說的連翹、黃精、五味子、蒼術、天麻五種中藥材,在當地被稱為“盧五味”,是盧氏具有地域特色、量大質優的五種道地中藥材。
“通過科技創新和金融服務,我們實現規模由小變大,產品由粗變精,藥材變成藥品,通過產業優化升級,把山區老百姓熟悉的五味藥材做成富民‘良方’。”盧氏縣縣長劉萬增說。
據介紹,盧氏縣境內盛產1225種中藥材,國家重點保護的42個中藥材品種,盧氏就有21個;河南省473個重點中藥材,盧氏縣就有316個。如何變資源優勢為高質量發展優勢?盧氏縣科學處理“少與多”的關系,品種少才能規模大,有重點才能創品牌,圍繞“盧五味”這五種中藥材品種,建立組織體系,制定生產和招商“雙圖譜”,建強中藥材產業鏈,10多萬藥農鏈接產業、企業和市場,走上致富路。
今年春季,盧氏縣興起“盧五味”種植熱潮,新發展“盧五味”中藥材2.3萬畝,其中高效連翹8000畝。2016年以來,盧氏縣出臺了中藥材種植、管理、加工等全產業鏈獎補政策,全縣已建成連翹萬畝以上示范基地5個、千畝以上示范基地34個,全縣連翹總規模達120萬畝,黃精等其他道地藥材15萬畝。
為持續推進以“盧五味”為重點的優勢中藥材產業發展,盧氏縣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金融”的產業發展模式,引進以嶺藥業、北京康仁堂、匯辰實業公司供貨商分別入駐潘河鄉、官道口鎮、雙槐樹鄉,促成以嶺藥業和金宏連翹專業合作社訂單合作,4個初加工基地年加工銷售連翹干品2100噸,占全國連翹總產量的15%。新建5個鄉村中藥材加工項目,實現中藥材加工基地多點開花、全域發展。為有效解決中藥材貿易資金不足問題,盧氏縣還探索創新訂單、倉單、存貨、應收賬款等供應鏈金融產品,發放金融扶貧貸款6億多元,以銷促產,產銷兩旺。
“盧五味”漸成品牌、越叫越響,盧氏縣中藥材產業規模越來越大,效益越來越好,成了群眾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全縣已發展中藥材專業合作社180余家、藥農1.9萬戶,建成初加工、烘干車間和冷庫1000多個。目前,盧氏縣還打造“中藥+”產業融合發展模式,研發了艾草、黃精等系列保健品,建成連翹、五味子等中藥材研學實習基地10多個;連年舉辦連翹花季,培育發展文旅康養專業村20多個,建成康養民宿和農家樂300余家,開發了藥浴、藥膳等文創品牌,獲評“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