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時政

      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皆連:50年潛心研究修建拱橋

      發布時間:2023-04-13 10:10:00來源: 人民日報

        人物小傳

        鄭皆連:1941年生,四川內江人,橋梁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廣西大學土木建筑工程學院教授。自1965年起,他長期從事拱橋科研和工程技術創新工作,曾獲3項國家科技進步獎、茅以升科學技術獎——橋梁大獎、李國豪原創橋梁技術獎;所主持的大橋項目相繼榮獲國際橋梁大會最高獎喬治·理查德森獎、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等。

        雨后的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天峨縣,山潑黛,水浮藍。在天峨龍灘特大橋建設現場,活躍著一位82歲的老人:他身量不高,龐眉白發,精神矍鑠。老人名叫鄭皆連,是大橋建設的主持者。

        “橋梁建設,必須安全可靠。這是一條鐵律!”鄭皆連反復叮嚀,一口濃重的四川話,渾厚而滄桑。

        勘查、指導,眼看日頭高掛,鄭皆連還要去下老岸平臺檢查纜索,記者忙勸他歇歇。他不干:“不行。一點不能懈怠,我只想追趕時間。”好個執拗的老人!就跟他的微信名一樣,是個“倔老頭”。

        可就是這位倔老頭,修橋修了50多年,為我國拱橋事業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走近鄭皆連的人生,才發現,他倔得可愛,倔得可敬。

        “如果有機會,更長的橋我們都能修”

        1965年,鄭皆連大學畢業后,被分配到廣西工作。次年,他參與建成廣西第一座雙曲拱橋——柳沙橋。當時,很多人覺得,技術水平受限,雙曲拱橋頂多建到30米。鄭皆連卻說:“如果有機會,更長的橋我們都能修!”

        周圍的人不看好鄭皆連,他卻不在意:“水阻架橋,山擋辟路,沒有沖勁、闖勁,何談涉險灘、解難題?”

        很快,這個渾身干勁使不完的小伙,令大家刮目相看……

        很長一段時間,拱橋施工,必搭支架。有一年發大水,百色地區的拱橋支架被沖垮,順著右江直漂進南寧。鄭皆連深受觸動:能不能不立支架建拱橋?

        “除了怕洪水,傳統的支架法還有很多制約:水深流急之地,支架搭建難度大;跨鐵路的支架,阻礙火車運行;支架本身還要毀林伐木,成本很高。”鄭皆連分析。

        支架的作用是托住拱肋。那么,無支架施工怎么搞?鄭皆連反其道而行:“用鋼絲繩把拱肋吊起來。”時任廣西公路局局長王秀堂非常支持鄭皆連的想法,鼓勵他大膽攻關。

        無先例可循,便蹚出一條新路。簡陋的工棚里,鄭皆連席地而坐,畫圖設計——斜拉扣掛松索合龍架設拱肋的方法由此問世。1968年10月24日,我國第一座無支架施工雙曲拱橋——靈山三里江大橋建成,跨徑46米,那一年,鄭皆連剛滿27歲。

        拱橋建成,20多個考察團蜂擁而至。雙曲拱橋無支架施工技術迅速在全國推廣。僅在廣西,采用新技術的拱橋達上萬延米,節省超過1萬立方米木料。“從學別人到自己做,只要不斷努力,就會有新收獲。”耄耋之年的鄭皆連再提此事,白眉跳動,笑容鋪展,仿佛仍是當年那個意氣風發的小伙。

        “我不是天才,是實踐造就了我”

        中國拱橋歷史源遠流長,1400多年前建成的趙州橋至今仍屹立在河北省趙縣洨河上。事實上,除了石拱橋,中國在混凝土拱橋、鋼拱橋方面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鄭皆連曾語重心長地勉勵青年橋梁工程師:“科技進步永無止境,科技變革一日千里。要善于發現需求,瞄準解決重大工程科學問題而不懈努力。”這又何嘗不是其恪守一生的信念與追求?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鄭皆連已參與修筑大橋40余座,長度達2萬多延米。當時廣西七成公路大橋都采用了他的技術。可他常說,要善于從傳統技術中汲取創新的力量。“如果你對別人堅信不疑,那你就不可能超越他。”

        1992年,這一次,鄭皆連要超越自我。

        上馬的邕寧邕江大橋(后改名為蒲廟大橋)使用了鋼管勁性骨架,相關設計單位最初想用的安裝方法,是三里江大橋的斜拉扣掛松索合龍工藝。但是鄭皆連不同意:“這個工藝存在比較大的局限性,無法實現大跨徑拱橋的多段拱肋安裝。”

        原來,拱肋分成5段以內,斜拉扣掛松索合龍工藝是合適的。一旦跨徑變長,拱肋分段增多,則風險變大、精度變差且難以控制。“超過100米,用舊法子就夠嗆了。更何況邕寧邕江大橋跨徑長達312米,拱肋分了9段。”鄭皆連敢于直面自己舊技術的不足……

        新現象帶來新挑戰。擺在鄭皆連面前的,又是一個大難題,但他毫不膽怯,反而知難而進、迎難而上!作為大橋專家組組長,鄭皆連對原有工藝進行升級,將之前的先松索后合龍的辦法改為了先合龍后松索。貌似只是術語順序變化,但里面涉及大量研究和試驗。“新方法將合龍過程由動態轉變成靜態,其中在千斤頂施力、懸拼技術、扣掛系統等方面都取得技術進步。”鄭皆連解釋。

        1996年,邕寧邕江大橋建成。當時業界認為,大橋設計與施工技術研究成果總體上居同類成果國際先進水平。兩年后,這一研究成果被評為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1999年底,58歲的鄭皆連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他坦言:“我不是天才,是實踐造就了我。”

        “沒有最好的橋型,只有最合理的”

        天塹變通途,平南三橋如彎月臨于潯江。但是,這座跨徑575米的拱橋,誕生過程充滿著艱難……

        2017年,專家咨詢會上相關設計單位推薦懸索橋,鄭皆連提出的鋼管混凝土拱橋方案被投反對票。理由是:潯江北岸的地質條件,不符合傳統拱橋建造要求。“我仔細研究后,發現地質難題是可以通過技術克服的。”鄭皆連堅定地說道。

        經過充分論證,拱橋被作為推薦方案。可報到上級部門,因風險問題再次被投反對票。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鄭皆連決定一“倔”到底——他把鋼管混凝土拱橋的工程風險和造價風險可控的緣由一一列出。并打起“鐵算盤”:拱橋方案比原方案節省預算近9000萬,后期維護費每年還可省100萬。“維護費主要由平南縣出,那時縣里還分布著近80個貧困村。”76歲的鄭皆連主動申請出任平南三橋建設專家組組長,與參建各方共擔風險。

        拱橋方案終于被批準。“沒有最好的橋型,只有最合理的。”鄭皆連后來感慨,“有些人怪我過于嚴苛,可我滿腦子想的,唯有以‘擔當’之橋,心懷家國,砥礪前行。”

        把論文寫在拱橋上。針對平南三橋的地質問題,鄭皆連帶領團隊發明了“地下連續墻+注水泥漿加固的卵石層”復合基礎技術;運用北斗衛星定位系統等,研發了拱橋主動控制系統智能糾偏技術;建設中堅持科研先行,獲授權9項國家發明專利。2020年,平南三橋建成,一舉打破拱橋只能建在堅硬基巖上的傳統認識,并且平南三橋具有我國完全知識產權。

        杭州的復興大橋、廣州的新光大橋、瀘州的合江長江一橋……鄭皆連的修橋足跡,遍布祖國大江南北。“近40年來,中國拱橋技術已挺進世界前列。”一次次刷新拱橋世界紀錄的鄭皆連,認真地說,“負責任的工程師不應追求世界紀錄,但也不怕超越世界紀錄。”

        ■記者手記

        激勵后人續寫建橋傳奇

        春日的廣西大學里,鄭皆連在給本科生上開學第一課,如此說道:“你們成長在這個時代是幸福的。希望你們充分把握時代潮流,將人生目標和國家發展結合起來,在你們手里完成時代所追求的理想。”

        鄭皆連用他的人生經歷為“匠心”二字作了詮釋:因罹患疾病,他的鑒定里寫著“和疾病作過頑強斗爭”;在火車站因思考頂推梁程序的一個難點入迷,睜著眼睛被人偷走行李包;他一輩子在工地的時間遠大于在辦公室……潛心研究修建拱橋。彼之年少,木橋飄搖時,鄭皆連不懈跟跑;及至壯年,鋼橋聳立時,他奮力并跑;今已白頭,盛世造橋時,領跑的他已在橋上觀世界。相信他的經歷與精神,將激勵更多青年橋梁工作者奮勇攀登、風雨兼程,打造更多橋梁經典,繼續書寫建橋傳奇。記者 張云河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最猛黑人xxxx黑人猛交| 黄网在线免费观看| 我和小雪在ktv被一群男生小说| 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影院八| 美女扒开尿囗给男生桶爽|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日韩一区在线|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vr综合| 日韩精品专区av无码| 亚洲熟妇少妇任你躁在线观看| 美女脱了内裤打开腿让人桶网站o| 国产白白白在线永久播放| gaytv.me| 成年网站在线观看| 久草免费资源站| 欧美高清xxxx做受3d| 十七岁日本高清电影免费完整版 | 欧美丰满熟妇XXXX性ppX人交| 免费看美女被靠到爽的视频| 韩国欧洲一级毛片免费| 国产精品大尺度尺度视频| jizz性欧美2| 抱着cao才爽的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精品| 欧美日韩亚洲另类| 伊人激情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老司机69精品成免费视频| 国产性生活视频| 1024在线观看国产天堂| 天堂AV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丫头稚嫩紧窄小缝| 日本最新免费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在线电影网| 波多野たの结衣老人绝伦| 八区精品色欲人妻综合网| 蜜桃视频一日韩欧美专区| 国产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 4hc44四虎www在线影院男同| 天堂8中文在线最新版在线| 一级毛片不卡免费看老司机| 日本a在线视频| 久久精品99久久香蕉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