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煙火氣 最濃是老街
在千年古街,尋找市井繁華;到工業大院,感受硬核工業遺風;不出國門,沉浸式體驗異域風情……近日,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公布第二批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57家單位榜上有名。繼首批之后,第二批街區繼續以弘揚地方文化特色為己任,探索文旅融合創新,激發消費新活力,引領休閑業態高質量發展。
帶動消費復蘇
城市煙火氣,最濃是老街。作為城市新的文化名片,旅游休閑街區既是當地居民常態化的生活休閑空間,也是外來游客體驗目的地文化和生活的重要場所及融入當地、感受煙火氣的重要渠道。今年以來,新上榜的第二批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紛紛迎來旅游熱,帶動消費復蘇。
作為江蘇揚州最具代表性的一條歷史老街,東關街沿襲了明清時期的傳統風貌,街面上市井繁華、商家林立,集中了眾多古跡文物,記錄著揚州城的千年滄桑。今年春節假期,東關街民俗“踩街”活動頗受歡迎。數據顯示,東關街春節游客人數累計超過48萬人次,同比增長370%,成為揚州人氣最旺的“打卡點”之一。
“來桂林必要來陽朔,來陽朔必要到西街。”這個春節,廣西桂林陽朔西街熱鬧非凡,逛街景、賞花燈、品美食,掛許愿牌、敲大鼓祈福、穿民族服飾拍照打卡……市民游客選擇在古街風韻中,度祥兔幸福年。
天津城最有年味兒的打卡地之一當數位于南開區的古文化街。作為津門十景之一,古文化街一直堅持“中國味,天津味,文化味,古味”經營特色,吸引著市民游客慕名而來,見證著 “人氣與喧囂”逐漸回歸。
旅游休閑街區鏈接著城市的景區景點以及歷史建筑、博物館、書店及圖書館等文化場景,是城市打開消費的新端口,且直觀地體現著一座城市的時尚度、美譽度與繁華度。
“旅游休閑街區的建設既是大眾對常態化休閑生活的主觀要求,也是旅游產業升級的客觀體現。”在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文化和旅游產業研究院副教授吳麗云看來,“持續開展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評選,有助于帶動省級、市級旅游休閑街區建設,推動街區不斷提質升級,并通過豐富街區功能、提升服務、優化街區供給結構等,不斷提升各地旅游街區發展質量。”
探索業態創新
旅游休閑街區是城市特色文化、餐飲、商業、旅游、體育、娛樂、住宿等業態的集中消費地和體驗地,更是旅游和多產業融合的試驗地。
走進位于北京市朝陽區的751園區,濃濃的工業風撲面而來。這里既保存了脫硫塔、鐵路線等工業遺址風貌,也融入了現代時尚元素。建園以來,園區積極引入設計領域頭部企業資源與新興消費業態,逐步形成了時尚設計為主、多產業融合的發展格局。隨著工業旅游不斷發展,來園區看大戲、逛市集、賞展覽、品美食成為市民游客的新選擇。園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進一步聚焦工業資源保護與再利用,創新“文化+旅游+工業”發展模式,提升園區文化軟實力和品牌影響力。
“一條青果巷,半部常州史。”位于江蘇省常州市的青果巷,沿古運河呈梳篦狀展開,巷內以明、清、民國時期建筑為主,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常州的“活化石”。近年來,青果巷將古典風貌與時尚體驗有機融合,以多元化文化展示為載體,輔以都市時尚休閑業態,還原、豐富、重塑常州文化消費場景,打造老城廂的“風尚雅集”。目前,青果巷里入駐店鋪數量近200家,科學規劃出“印記、藝趣、風尚、雅韻、棲居”五大主題業態。
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柳子街,因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聞名于世。街區深挖瀟湘源兩千年人文民俗風情,形成以柳文化為主導,以瑤文化、民俗藝術為輔的文化IP集群,通過舞臺戲劇、電影、情景演藝、篝火晚會等現代創意與技術,讓瀟湘源豐富的人文歷史走出傳說、圖書和博物館,活靈活現地來到游客身邊。柳子家宴、漢服花朝節、愚溪南區街頭雜耍、瑤族篝火晚會等一系列常態化文化活動受到市民游客歡迎。
中國旅游研究院研究員、博士韓元軍認為,休閑街區既承載了本地居民日常生活休閑的需要,也承載了外地游客非慣常環境旅游體驗的需要,在新時期發揮的作用更加突出。很多休閑街區將電影、時尚、科技等元素與沉浸式表演結合,讓街區人氣提升和文化遺產活化利用有效結合起來。同時,他提醒道,街區要注重差異化發展,避免資源過剩。
延長夜間消費
“進入‘十四五’以來,為構建新發展格局,國家要求扭住擴大內需的戰略支點作用,而擴大和刺激居民消費是當前以及未來擴大內需的關鍵和核心。”在北京聯合大學旅游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張金山看來,作為城市旅游經濟載體,旅游休閑街區也承載著延長夜間消費的重要使命。
陜西西安大唐不夜城步行街正如其名,白天是旅游景點、休閑購物空間,晚上則變身為“時空隧道穿越開元盛世”。近年來,大唐不夜城不斷升級業態、打造消費場景,依托高質量夜游產品,如盛唐密盒等唐文化特色演出與“不倒翁”等極具創新度、辨識度和傳播度的行為藝術演出,利用夜色特有的氛圍感,以文化塑造夜游產品內核,把無形的文化融入有形的體驗,讓游客沉浸其中,助力當地經濟實現穩步增長。
為順應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提升游客消費體驗,山西省運城市嵐山根·運城印象步行街以運城在地文化為主要內容,推出了常態化夜間演出、季節性夜間演出、沉浸式體驗劇等惠民舉措。蒲劇、相聲、運城干板腔、皮影戲等常態化演出,有效滿足了游客的文化消費需求;嵐山根電音節等季節性演出,應時而變,為游客帶來了不同的消費體驗;沉浸式體驗劇《運城往事》,則以運城品牌街為體驗場景,深受游客喜愛。
東一中俄風情街位于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核心商圈,建筑風格盡顯歐陸風情,是滿足市民游客“吃住行游購娛”全方位需求的綜合性景觀街區。近年來,為點亮夜經濟,街區聯動商貿企業同步開展“夜經濟”促消費活動,夜購、夜娛、夜宵、夜游、夜讀等活動成為一道亮麗風景。
夜游和休閑街區的結合,一方面,可以通過夜游業態讓休閑街區變得更具主題感、空間感、互動感、體驗感,延長消費者停留時間,提升街區商業價值;另一方面,也可以豐富夜間旅游產品,增加商業街區人氣,推廣街區品牌。
“當前,中國已經擁有全球最大的旅游市場。旅游市場是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的典型代表,旅游消費在人們日常消費結構中已經占據重要地位。其中,夜經濟的回歸,反映了中國消費市場具有的韌性和潛力。”張金山相信,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建設的有序推進,將更好地引導和鼓勵各地區旅游消費集聚化空間建設、助力文旅產業高水平復蘇、高質量發展。(中國旅游報首席記者 王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