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激發旅游活力
近期,旅游業大規模重啟,復蘇速度快于預期,景區人頭攢動的景象重現。這背后是產業創新能力的積攢,增長路徑的變化。春節期間,我們看到北京的環球影城聚集了大量主播,全方位展現產品與服務細節,迅速形成規模化的網絡聲量,快速提升人氣;我們看到成千上百個雪場在全國同時開放,形成不同層次不同形式面向不同人群的多種產品形態,將冬奧會的冰雪運動熱度帶到百姓身邊;我們還看到,微度假領域不斷翻新時尚,形成與運動、文化、科技的各種鏈接。這些現象背后是對資源的再塑造,產品的再組織,傳播的再構造,渠道的再搭建。3年疫情倒逼旅游業產生創新的動能,為旅游業帶來新活力。筆者認為,中國旅游業正在經歷以下創新:
首先,更全面的數字化創新。旅游行業數字化能力大為提升,美團數據顯示,旅游業的在線化率已達到37%,數字化能力的提升,對旅游業形成三重作用:一是形成更具活力的文化系統,旅游內容一經在線就會經歷高頻的自我迭代升級,并迅速融入到目的地文化系統中,形成自我循環生長的目的地吸引力;二是旅游與休閑活動的加速融合,旅游的內容與休閑的內容混合在一起發酵再生,游客在線上受到本地休閑生活的吸引,造訪新的休閑熱點,促使商家做出調整,從而推動旅游與休閑的融合;三是形成深入的線上線下裂變創新,帶來種草—流量—內容的螺旋升級,線下旅游活動迅速轉化為線上的種草內容,帶來更多流量,并引發進一步的線下消費,線上線下的消費內容都在此過程中得到激發。
其次,更有力的內容生成創新。微度假的興起,令旅游業呈現出平臺化和迭代化的趨勢,文化內容和旅游休閑緊密結合在一起,形成高頻更新的旅游休閑新業態,傳統業態也因為內容的植入,不斷綻放新的吸引力,野餐、戶外體育、家庭活動、文化市集、文化展演,各種新的活動層出不窮從新的旅游平臺上生長出來,同一個街區社區目的地,因為內容生成的不同,呈現出因時因地因勢的快速變化,由此形成旅游業新的拓展空間。
第三,更緊密的時尚鏈接創新。近年來旅游目的地場景化時尚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文旅局長的視頻頗受關注,明星達人也在制作與旅游相關的內容,旅游內容以新、鮮、異等特點,依托短視頻等渠道,正在走向生活和媒體關注的前沿。
第四,更系統的戶外產業創新。戶外熱將傳統的邊緣開發地帶、邊緣開發資源帶入產業化運營的視野中,戶外內容的導入帶動旅游業的創新發展,各種新鮮的戶外內容被系統導入到旅游業的供給體系中。
最后,更緊密的上下游鏈接創新。旅游與裝備的聯系越來越緊密,露營帶熱了戶外裝備板塊,冰雪帶火了冰雪運動產業,自駕車旅游熱為理想、小鵬等汽車新勢力提供了彎道超車的契機,在此變化下,旅游產業上下游咬合更為緊密,帶來產業新的生態關系。
3年來,雖然出游半徑收縮,卻形成了更密實、更混合、更扎實的旅游業,和城鎮化、數字化緊密結合,這種創新模式和市場的演變同步進行,市場的演變推動旅游業創新,旅游業創新反過來塑造新的市場習慣,由此推動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給的雙重改變。旅游業創新發生在企業、產業、目的地和創新網絡各層次中,創新的基因被植入產業運行中,并將深刻影響旅游業的未來,形成下一步旅游業創新發展的基石。
(作者 金準 為中國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秘書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