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強勁彰顯中國經濟韌性
發揮出口對經濟的支撐作用,是當前經濟工作的一個重要著力點。出口本質上是境外對境內生產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滿足,與投資和消費一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改革開放多年的經驗表明,出口增加給我國帶來企業發展所需的資金,擴大了就業,增加了外匯儲備,夯實了經濟增長的財富基礎和抗風險能力,也增強了企業國際化發展能力,成為企業“走出去”的先導。同時,出口也提升了中國品牌的國際影響力,使得“中國制造”風靡全球,促進“中國服務”走向世界。
當前,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出口大國,截至2022年底,出口國際市場份額連續14年居全球首位。近年來,在疫情蔓延全球、世界經貿復蘇乏力、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盛行、地緣政治沖突頻發的國際變局下,我國出口展現了韌性與活力,為穩增長作出了重要貢獻。一系列穩出口、增出口、強出口措施的出臺,成為我國出口規模持續增長、結構不斷優化、水平不斷提升的重要保障。
但也應注意到,當前我國出口仍面臨諸多挑戰。如全球經濟滯脹,新冠疫情風險尚未消除,俄烏沖突持續,外需不足;中美博弈加劇,美西方推動脫鉤斷鏈,部分新興國家形成競爭性替代,引發訂單轉移風險;我國出口企業生產成本增加,外貿發展環境仍需進一步提升等。因此必須綜合施策,持續推動出口量增質升,發揮出口對經濟增長的支撐和推動作用。
大力推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支持跨境電子商務、市場采購貿易、海外倉、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等發展,加強新業態新模式相互協調共促。如支持跨境電商優勢企業與市場采購貿易試點地區的協調聯動,引導市場采購貿易出口經營者運用跨境電商渠道開發國際客戶,實現數字化轉型,推進跨境電商海外倉建設。提升外貿綜合服務企業業務能力,為跨境電商和市場采購貿易出口企業提供報關、貨代、物流、結算、信保、檢驗認證方面的優質服務。
全方位開拓國際市場。加大對國內外展會資源的信息集成和宣介力度,積極舉辦各類商品展會,組織企業走向海外,團體參展布展、組團出海搶訂單,增加國外客商和消費者與我國企業“面對面”“點對點”交流機會,強化其對中國品牌的認知。鞏固發達國家市場,深化與發達國家跨國公司合作。積極開拓發展中國家市場,以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和推動RCEP合作為抓手,以投資合作和對外承包工程建設帶動出口增長和結構升級。
加大出口企業財稅金融扶持力度。制定差異化出口退稅政策,靈活運用“免征、抵扣、退稅”相結合措施,通過數字化手段簡化退稅流程,提供良好出口退稅服務。用好外經貿發展專項資金,對出口企業技術改造升級、智能化發展提供支持,對因原材料持續漲價、傳統出口市場突發變化而帶來經營困難的出口企業提供救助。開發支持出口企業的多元融資產品,加大出口信貸保險對貿易融資的支持。
推進出口領域制度改革。加強對外貿易制度型開放,創新推進與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相銜接的體制機制,落實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措施,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質升級戰略,打造國際一流自由貿易港。促進與出口相關的知識產權、綠色低碳、技術標準、企業社會責任等方面制度型創新。推動東中西部合作,共建國家級加工貿易產業園,創新區域合作和產業對接機制,給予必要優惠政策,穩定加工貿易。
提升服務貿易出口能力。如今,服務貿易出口對經濟發展支撐作用日益顯現。未來,在促進貨物貿易出口發展時也應關注服務貿易出口。要辦好服貿會,廣納全球客商,推廣中國服務品牌,不斷擴大其帶動出口作用。應用數字技術改造傳統服務貿易出口企業,激發其出口潛力和活力。積極發展服務外包,探索建設有利于服務貿易出口的創新發展示范區,推進節能環保、數字經濟、綠色低碳等行業的服務貿易出口,提升服務滿足世界的層級和能力。(藍慶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