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同發展、互聯互通、惠及民生——九年攜手 京津冀這樣改變
央視網消息:9年前,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正式提出,9年來,京津冀三地攜手發力,一張圖規劃、一盤棋建設、一體化發展,協同新空間不斷拓展,區域協作加速推進,不斷開創新輝煌。如今產業鏈的融合發展已經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實體內容和關鍵支撐。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京津冀地區生產總值合計達到10萬億元,是京津冀協同發展前的1.8倍。那么,亮眼的成績是如何取得的呢?
出行更便捷 激發消費新活力
春暖花開,消費活力旺盛。眼下,在天津市武清區的這個購物小鎮里,每個周末都是人山人海,坐上城際列車,20分鐘就能從北京來到這里。交通的便利,吸引京津冀三地的百姓不斷前來消費。
現代化首都都市圈正加快形成
九年來,北京市與河北、天津兩省市緊密協同聯動,由通勤圈、功能圈、產業圈組成的現代化首都都市圈正加快形成。目前,北京城市副中心劇院、博物館、圖書館三大文化建筑的主體和外立面已經全部完工,已進入了全面裝修階段。
疏解非首都功能 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
產業協同,優勢互補。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牛鼻子”,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以來,唐山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京津項目落地,目前,已經從零散項目、點狀承接為主的“小承接”向鏈式布局、平臺集聚的“大承接”轉變。在雄安新區,一批標志性疏解項目加快推進,中國星網、中國中化、中國華能等3家央企總部啟動建設,中國礦產資源集團注冊落地,首批疏解的高校、醫院基本確定選址。
京津冀聯手打造先進制造業集群
京津冀三地共同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汽車等優勢產業,聯手打造先進制造業集群。截至目前,京冀曹妃甸協同發展示范區已簽約北京項目465個,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新增注冊企業累計超過4000家。中關村企業在津冀兩地設立分支機構累計達9500余家,北京流向津冀技術合同成交額累計超2100億元。
京津冀協同發展9年來,越來越發達的交通網絡建立起來,不但拉近了京津冀的時空距離,也讓三地之間的互聯互通更加緊密。
加快建設 京唐城際鐵路全線開通在即
這幾天,京唐城際鐵路的工地上,工程建設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
北京京唐城際鐵路地下工程建成后,從唐山站可直達北京城市副中心站,運營里程縮短,運行速度提高,運營時間將縮短至一小時以內。
軌道上的京津冀:“雙城生活”成為現實
經濟發展,交通先行。來自國鐵集團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高鐵已經覆蓋了京津冀所有地級市,快速推進半小時、一小時城際交通圈,軌道上的京津冀讓“雙城生活”成為現實。
織密交通網絡 出行更加快速便捷
鐵路方面,京津冀地區逐步形成了京津、京雄(石)、京唐、津雄這四軸,銜接太原、鄭州、商丘、濟南、濰坊、秦皇島、沈陽、呼和浩特這8個方向的“四軸、八放射”路網布局。公路方面,京臺、京昆、京禮、津石、大興國際機場高速等一大批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國家高速網的首都放射線路段被全部打通。航空方面,北京目前已形成航空“雙樞紐”格局。群眾出行更加快速便捷。
交通“一卡通”聯通全國超300個城市
硬件實力的提升,也為軟件服務水平拔節生長造就機遇,京津冀區域一體化的運輸服務品質因此不斷攀升。京津冀交通“一卡通”與全國超300個城市互聯互通,手持一卡走遍京津冀乃至全國的出行模式基本形成。
京津冀將實現交通網絡立體互聯
交通一體化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骨骼系統和先行領域,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以來,綜合交通基礎設施網絡日益完善。交通運輸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要把服務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作為首要著力點,逐步形成交通網絡立體互聯的發展格局。
協同發展九年來,京津冀三地在交通、醫療、教育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取得豐碩成果,而三地百姓的生活也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
醫療協同讓百姓共享健康紅利
醫療協同發展,居民就醫更便捷。今年2月10日起,河北省取消參保群眾到北京、天津異地就醫備案手續,惠及不少跨地就醫的人。
目前,京津冀4800余家定點醫療機構實現跨省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5500余家定點醫療機構實現異地就醫門診費用直接結算。此外,京冀、京津醫療衛生合作項目還有大約50個,讓三地人們就醫更加便捷。幾天前,由北京大學口腔醫院與保定市第二醫院合作共建的保定市第二醫院口腔院區正式投入運營。
交通更便捷 “冰雪之約”說走就走
便捷的交通,讓說走就走的“冰雪之約”馬上實現。北京冬奧會后的首個雪季,位于河北崇禮的七大滑雪場游客持續攀升,其中京津游客占比六成以上。
開展合作辦學 促進教育協同發展
在教育領域,京津冀協同發展也在持續推進。目前,京津冀成立了15個跨區域特色職教集團,三地組建22個高校發展聯盟,北京潞河中學、北京實驗學校與三河開展合作辦學。北京支持雄安新區建設3所學校、1所綜合醫院,目前,幼兒園、小學、中學3所學校項目已全部建成交付。
生態環境共建共享 共同守護綠水青山
共護綠水青山,三地也在攜手前行。京津冀三地聯合制定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方案,2022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為30微克/立方米,與2013年相比下降66.5%。此外,京津冀三地積極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北京、天津、河北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累計下降比例分別達到26%、23%、25%,均超額完成國家目標任務,讓"綠色"成為協同發展的亮麗底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