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強大的現代化后勤
作者:龍 伊
閩中山區,某保障旅將保暖物資第一時間投送至數百公里外的任務部隊;雪山之巔,某汽車運輸團從難從嚴組織夜間行車、復雜環境道路駕駛等課目訓練;白山黑水,某彈藥營遙控無人車將演練前線所需彈藥迅速送達……隆冬時節,不同方位的演練任務,共同反映了我軍后勤保障力量保障打贏的目標指向。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堅實的保障力,能催生出強大的戰斗力。習主席強調,打仗在某種意義上講就是打保障,必須建設強大的現代化后勤。這一科學論斷,既源于戰火硝煙中的經驗啟示,也蘊含著對建設世界一流軍隊、打贏未來戰爭的前瞻思考。
后勤因戰而生、為戰而建,保障打仗是根本指向,保障打贏是第一要務。在長期革命、建設、改革實踐中,我軍后勤工作形成一整套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第一條就是“堅持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勝利”。解放戰爭淮海戰役的運輸線上,88萬余輛小推車在囤糧點、兵站和戰場中間飛馳,向前線運送了大量糧食、彈藥和其他軍需物資;抗美援朝戰場上,我軍后勤保障部隊面對敵機轟炸、洪水沖襲等危險,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構筑了一條“打不斷、炸不爛”的鋼鐵運輸線,創造了世界戰爭史上軍事運輸的奇跡。
戰爭年代,我軍后勤工作圍繞打仗展開,有力保障了前線的勝利;和平時期,后勤工作同樣要立起戰的導向,在謀劃打仗、保障打仗、服務打仗中找準定位,不斷提高后勤對戰斗力的貢獻率。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軍后勤一切工作向保障打贏聚焦,資源配置向實戰需求傾斜,有效促進戰斗力加速生成。從拆裝式自供能保溫方艙、高原新型防寒被裝等列裝使用,到野戰食品實吃實訓、無人機投送保障……官兵們衣食住行的變化,投射出的是戰的引領、戰的指向、戰的標準。后勤建設真正聚焦保障打贏這個“靶心”,讓官兵們勝戰的信心更強、底氣更硬、干勁更足。
按照打仗要求建后勤、用后勤,必須抓緊研究破解制約戰斗力保障力發展的重難點問題,深化軍事斗爭后勤準備。要持續貫通軍事物流鏈,加快投送力量、裝備手段、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努力實現投送能力全面躍升;要優化升級戰場救治能力,抓住戰傷救治的“白金10分鐘”“黃金1小時”,不斷提高救治水平,對戰士生命負責;要推動后勤融入聯戰聯訓,推動聯勤保障與聯合作戰同頻共振、高效耦合,保障能力與作戰能力同步提升。
信息化智能化戰爭中,作戰進程快、力量控制精、技術含量高,保障的強度和難度空前增加。未來戰場上,后勤不但要先行,還要做好先戰的準備。只有按照打仗要求建后勤、用后勤,才能確保后勤力量在戰場上做到快速響應、全維參戰、精準保障,隨時拉得出、上得去、保得好,為打贏未來戰爭提供堅實支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