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看見公園城市的模樣
【一線講述】
在成都,看見公園城市的模樣
講述人:成都市金牛區西華街道躍進社區居委會副主任 王 沙
陽光明媚、微風拂面的日子里,很多成都人都喜歡約上好友,直奔位于成都北三環路外側的天府藝術公園。碧波蕩漾的迎桂湖,人潮如織的天府111商業街,簡約時尚的各類文化場館……這個時尚感和煙火氣并存的公園,成為體現成都藝術影響力和悠閑生活味兒的城市地標。
天府藝術公園所在的地方,曾經叫躍進村,后來發展成躍進社區。我就是生于此長于此的“躍進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親眼見證了躍進社區的發展變遷。這個變遷過程,是成都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生動實踐,彰顯了公園城市建設帶給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躍進村在此修建,是四川首個農民集中居住新區。后來,躍進村大力發展鄉鎮企業,經濟飛速發展,人員迅速聚集,人口承載壓力及居住環境壓力到達極限,這里曾出現過“臟、亂、差”的狀況。
近年來,成都以“讓整個城市成為一座大公園”為目標,大力踐行新發展理念,推進公園城市建設。一座座大中型公園、口袋公園、微綠地、小游園,在成都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僅僅是成都金牛區,就有新金牛公園、府河攝影公園、臨水雅苑、蜀道通衢等一批高品質城市公園陸續建成開園,群眾“跨出家門就進公園”的夢想正逐步成為現實。“公園城市”理念正轉化為綠色發展的生動實踐。
成都大力推進公園城市建設帶來的變化,大家都看得見、感受得到。躍進社區也搭上了城市轉型發展的快車。天府藝術公園“橫空出世”,一躍成為成都市重要的文化地標之一,過去的“城市風貌洼地”成為舒適宜居的“未來公園主題社區”。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勵共同奮斗創造美好生活,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當前,如何讓居民們在社區生活得更具幸福感、歸屬感,是社區治理工作的重心。作為一名基層工作者,我既是公園城市建設的參與者,也是受益者。我將繼續努力,全心全意為大家辦好實事,繼續為公園城市建設添磚加瓦,讓大家眼中有景,心中有夢,夢里有我們美好的社區。
(光明日報記者周洪雙、通訊員謝璐采訪整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