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時政

      從“粗枝大葉”到“金枝玉葉”

      發布時間:2023-02-03 09:47:00來源: 科技日報

        8.80億元

        目前,這項技術推廣至安徽六安、安慶、合肥以及浙江等地30多家企業,有力推動了安徽及全國黃茶產業的快速發展。主產區安徽六安市2020年黃茶產量與產值分別為2012年的5.89倍和13.94倍,近三年累計新增產值8.80億元。

        前不久,在安徽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安徽農業大學茶樹生物學與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宛曉春教授主持的“黃茶加工關鍵技術體系創新與健康屬性挖掘”榮獲一等獎。

        從2012年探索夏秋茶高效利用,到2022年獲得省級一等獎,歷經10年時間,伴隨著以宛曉春為代表的一大批茶學專家的科技攻關,大別山區黃大茶實現了“華麗轉身”,從不知名的“粗枝大葉”變成了如今市場上炙手可熱的“金枝玉葉”。這當中,科研人員也走出了一條從基礎科研開始的科技成果轉化之路。

        挖掘黃大茶背后的價值

        2012年,長期從事茶葉研究的宛曉春發現,低檔夏秋茶產品價格低,勞動力成本高,棄采現象非常普遍,茶葉原料資源浪費嚴重,適銷對路的中檔茶葉產品開發嚴重滯后。

        經多次調研,宛曉春認為,夏秋茶增產增收潛力巨大,他為大別山茶產區算了一筆賬:“如開發中檔夏秋茶新產品,平均每畝可增產20公斤,每年增加產值60億元以上。”

        怎么才能讓夏秋茶資源高效利用起來?宛曉春認為,必須要發揮高校的科技和智力優勢助推產業發展。

        黃茶是中國特有的茶類,安徽省大別山區是全國黃茶的主要產區。長期以來,由于黃茶品質形成機理不清晰,健康屬性不明確,再加上加工依賴單機作業,效益低、產業規模小。黃大茶是黃茶的一個品種,采用夏秋茶制成,其葉大、梗長、湯色黃,具有典型的“鍋粑香”,但因賣相不好,沒有競爭優勢。

        宛曉春和團隊開始認真琢磨,覺得必須讓黃大茶的價值被更多人認同,才能贏得市場。

        在宛曉春看來,要想讓黃大茶走向市場,必須運用科學方法,從基礎研究做起,挖掘出黃大茶的價值。

        茶葉作為中國的“國飲”,千百年來所形成的名茶品牌早已深入人心,春季名優茶一直是傳統茶葉消費的主導品種。宛曉春認為,傳承幾千年的茶葉浸潤了優秀的中華文化,雖然由于采摘與加工工藝的不同,導致我國六大茶類各有特色,但沒有明顯的優劣之分,各類茶在健康功效上也存在一定差異。

        “黃大茶在感官上沒有優勢,那就從健康功能做起。”宛曉春帶著課題組開啟了漫長的科研攻關路。2016年,課題組取得重大突破。課題組讓小鼠連續25天攝入高脂,同時飲用黃大茶、紅茶和綠茶茶湯。通過研究比較ICR小鼠糖脂代謝以及體重、飲水量和攝食量,課題組發現僅黃大茶能夠顯著降低實驗組小鼠的空腹血糖,且小鼠對黃大茶茶湯耐受性更好。這說明黃大茶具一定的降血糖效應。

        在健康受到高度關注的今天,有健康功能的茶葉能夠快速贏得市場的“青睞”。這項研究成果一經發布,很快就在市場上掀起了“黃茶熱”。

        黃大茶就像一個“寶庫”,不斷涌現的研究成果讓課題組很振奮。“這才能體現出科研的價值,我們不僅要傳承燦爛的茶文化,也要告訴老百姓茶葉的健康價值。”宛曉春說。

        隨著研究的深入,課題組又有一項重要發現。“拉老火”工藝是黃大茶最為特殊和重要的一道工序,高溫烘焙不僅賦予黃大茶獨特的香氣和滋味,還顯著提升了其降糖的生物活性,但其中關鍵活性化合物尚不明確。

        于是,課題組采用溶劑萃取、色譜分離和分析化學技術對黃大茶及其不同溶劑萃取部位進行研究,終于篩選出其中具有較高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化合物。

        系列科研成果讓昔日難進“大雅之堂”的黃大茶火了起來,也讓黃大茶的市場銷售迅速走紅。

        用科研成果助茶農走上“致富路”

        在宛曉春看來,好的科研成果不能僅僅停留在論文中,必須轉化為推動發展的生產力,讓產業興起來、茶農富起來才是最終目標。

        這些年宛曉春帶著課題組跑遍了茶葉主產區,他對黃大茶的生產情有獨鐘。每年,他都要跑到大別山區調研幾次。宛曉春發現,面對旺盛的市場需求,原先傳統的手工采摘加工方式已經遠遠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

        創建黃大茶連續化加工生產線這一課題擺在了宛曉春和他的團隊面前。

        對此,宛曉春很有底氣:“我們實驗室有茶樹生理生態與種質創新、茶樹次生代謝與品質化學、茶的健康功能及作用機制、茶葉質量安全與加工利用四個研究方向,能夠為茶葉研究生產提供全鏈條的科技支撐。”

        經過攻關,宛曉春帶領團隊發明了殺青和濕熱悶黃一體化新設備,一改傳統的制茶工藝,茶葉殺青后直接進入悶黃滾筒,利用鮮葉殺青產生的熱量進行濕悶,解決了不能連續進行殺青與悶黃流程的難題;團隊還創新了基于圖像色差技術的悶黃程度量化評判技術;建立了空氣熱能監控系統,通過監測進出悶黃設備的溫度和濕度、計算熱能消耗、調節時間,實現悶黃程度精準可控;集成了PLC控制系統,研建了首條黃大茶連續化加工生產線,使生產效率提高了8倍。

        目前,這項制茶技術已推廣至安徽六安、安慶、合肥以及浙江等地30多家企業,有力推動了安徽及全國黃茶產業的快速發展。主產區安徽六安市2020年黃茶產量與產值分別為2012年的5.89倍和13.94倍,近三年累計新增產值8.80億元,新增利潤1.28億元,農民每畝茶園增收2000—2500元/年,有力促進了大別山區茶農增收。

        市場的需求就是科研方向

        在此基礎上,宛曉春帶領團隊在黃大茶的產品標準、產品研發等方面繼續發力,牽頭先后制定了《黃茶加工技術規程》和《黃茶》國家標準,創建以“三悶三烘”技術為核心的《皖西黃茶加工技術規程》地方標準,填補了黃茶加工技術標準的空白。

        此外,團隊采用多層級多孔徑膜脫氟技術,發明了低氟速溶茶,氟脫除率達90%以上,茶多酚、兒茶素等有效成分保留率在99%以上;集成遠紅外提香、超高溫殺菌和無菌冷灌裝技術,開發了保持原茶風味的黃大茶、玉米須黃大茶、茉莉黃芽茶和黃大茶速溶茶等多款產品,真正讓黃大茶成為富民產業。

        “市場需求就是科研方向。”在宛曉春看來,圍繞重大需求潛心去做“接地氣”的科研,能讓科研的路子越走越寬,同時也倒逼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科研向更高階躍升。基于基礎研究的一系列成果,正在不斷轉化為推動產業發展的強大動力,成為科技成果轉化的一個縮影。

        據統計,圍繞黃大茶的研究,課題組先后獲發明專利5件,實用新型2件;制定國家標準2項,地方標準1項;發表論文18篇,其中SCI/EI論文14篇。

        記者 吳長鋒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网站|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a高清|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狠狠综合 | 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二区无码| 18禁黄污吃奶免费看网站| 成人综合婷婷国产精品久久蜜臀|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 精品国产国产综合精品| 国产成人av在线影院| 97久久综合精品久久久综合| 成年女人毛片免费视频| 五月婷婷亚洲综合| 美国bbbbbbbbb免费毛片| 国产激情久久久久影| avtt香蕉久久| 成年美女黄网站色大片免费看| 亚洲AV永久精品爱情岛论坛 | 国产精品视频色拍拍| 一区二区在线视频观看|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人妇m| 亚洲av第一网站久章草| 污污网站免费观看|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中文亚洲av片不卡在线观看| 日韩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秋霞午夜在线观看| 国产99视频精品草莓免视看| 黄色片免费网站|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 一级黄色大毛片| 日日摸夜夜搂人人要| 九一在线完整视频免费观看| 欧美日韩色综合网站| 人妻在线日韩免费视频| 精品永久久福利一区二区| 国产乱子精品免费视观看片| 久久综合久久鬼| 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视频播放| 97久久综合精品久久久综合| 天天5g天天爽永久免费看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