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創作點亮申城文化星空
在經歷了6天11場的激烈角逐后,2022年上海市群文新人新作展評展演評選結果于日前出爐,并進入公示階段。162個參演作品中,有36個作品被評為“優秀群文新作”、73個作品被評為“群文新作”。據了解,本次展評展演活動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主辦、上海市群眾藝術館承辦,眾多優秀群眾文化作品為第二十屆群星獎等創作比賽和交流展演的選拔奠定了基礎。作曲家陸在易看完展評展演后表示,對作品3年后參選第二十屆群星獎充滿期待和信心。
本次活動是滬上群文舞臺蓬勃發展的縮影。雖然受疫情影響,但上海群文創作數量與質量沒有下滑,創作者不斷推出佳作,用情用力講好中國故事、上海故事、百姓故事。
目光投向火熱生活
作品散發泥土芬芳
以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西郊農民畫《古井舊事》為創作藍本,群舞《古井趣事》展現出長寧區新涇鎮的民間藝術獨特之美、人民生活勞作之趣;突如其來的疫情給不少人留下了遺憾與傷痛,小品《解憂電話亭》中,一位設計師在城市中建了一座“解憂電話亭”,希望給人們帶去一份安慰;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獲得者、嘉定區安亭鎮退役軍人施德華的真實事跡被搬上舞臺,便有了小品《你的模樣》……今年的新人新作展評展演舞臺上,一部部有筋骨、有溫度、接地氣的文藝作品充滿著時代氣息,洋溢著生活激情,受到群眾喜愛。
在申城的群文舞臺上,觀眾可以看到時代先鋒、行業奮斗者的剪影,可以找到帶貨直播、“網紅”博主、親子關系、“滬漂”尋求認同感等社會熱點,也能感受到江南風情,讀懂上海紅色文化。無論舞蹈、音樂、小品,還是戲劇、曲藝作品,創作者都將目光投向火熱的生活,讓作品散發出泥土的芬芳。
嘉定區文化館創作部主任胡小磊直言,只有走進生活深處,體悟生活本質,吃透生活底蘊,才能創作出讓百姓感動與認同的作品。這也是上海群文創作始終堅持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群文嘉年華
孕育新人新作的熱土
作為群文創作重要的平臺和機制,一年一度的上海市群文新人新作展評展演,助力這片熱土孕育各種新人新作。
從今年參與展評展演的作品來看,群文創作由原來幾個區“獨大”逐漸走向均衡發展,郊區特別是遠郊地區也涌現出不少可圈可點的作品。上海市群藝館館長吳鵬宏認為,這與上海各區近年來越來越重視群文創作與群文活動開展、投入不斷加大有關。
在上海市群文新人新作展評展演中,奉賢區2020年有4個作品獲獎,2021年有6個作品獲獎,還有1個作品獲得第十九屆群星獎優秀作品獎。今年,奉賢區又有2個作品被評為“優秀群文新作”,7個作品被評為“群文新作”。一系列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唱響奉賢區大街小巷、田間地頭的“群文四季歌”:每年3月、4月,奉賢文化大篷車開始組織多場文藝節目下農村、下社區;盛夏,通過政府搭臺、社會支持、市民參與,奉賢區文化廣場帶來一個多月的群文演出,并延伸至各鎮和社區、鄉村;金秋,芭蕾舞、交響樂、音樂劇、舞劇等中外藝術精品如約而來;春節前夕,“冬日暖陽”文化大拜年活動讓老百姓沐浴在文化的陽光里……
以“群文四季歌”為推手,奉賢區著手助力提升城鄉公共文化服務一體化建設的軟硬件水平,先后建成15個社區文化活動(分)中心、近300個居村綜合文化活動室(中心),并持續推進文化館總分館制建設。通過“奉賢區新人新作比賽”“群賢俱樂部”“群賢驛站”等載體,跟鄉鎮、農村“結對子”“種文化”,為基層培養了一批文藝骨干和文藝團隊。群文活動的持續開展,激發了群眾的參與熱情,也給予群文創作更多動力,眾多以身邊“賢人”“賢事”創作、編排的文藝作品不斷涌現。奉賢區文化館館長張逸感慨,奉賢區以百姓需求為導向,推出一批基層品牌活動和優秀團隊,打造永不落幕的群眾文化嘉年華,群文新人新作輩出。
作為群文創作的傳統強區,嘉定區此次在上海市群文新人新作展評展演中,舞蹈、音樂、戲劇、曲藝四大類目均有作品獲獎。據介紹,在層層選拔的“百姓系列”賽事中發現新作,在群文巡演實踐中打磨、完善作品,依托“區館統籌指導”運作體系凝聚群眾文藝資源等舉措,為嘉定區群文創作提供著源源不斷的文化養分。
政策保障機制完善
不斷激發基層創作熱情
近年來,上海群文創作水平的不斷提升,還得益于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加強群文創作政策保障,不斷完善群文創作機制。
上海市通過各種渠道加大對作品和人才的資助力度,實行上海市群眾文化項目原創作品資助傾斜政策,建立“群文創作孵化機制”,設立了戲劇、書法、美術、曲藝、合唱等門類的16個群文創作基地和活動示范點,增加對原創作品項目資助的金額和數量,扶持、獎勵優秀作品,挖掘、培養優秀人才。
各區的具體實踐也各具特色、效果良好。長寧區發布了“創作召集令”,有創作想法和創作題材的都可以應征,申報選題一旦被選中,除了得到經費扶持,各方面工作也會有相應傾斜。奉賢區每年開展“賢創杯”文本創作大賽,由上海市群藝館組織市級專家進行點評、指導、修改、提升。嘉定區堅持對創作基地的扶持和投入。“我們定期聘請市級專家教授,對基層進行業務指導,投入文化發展專項資金,對基地創作進行扶持。同時,為基層創作節目搭建展示舞臺,如南翔鎮的百花合唱基地等。”嘉定區文化館相關負責人介紹,嘉定還以創建中國曲藝名城為契機,加強對安亭曲藝基地曲藝作品和人才資源的孵化。
值得一提的是,越來越多從專業藝術院校畢業的年輕人加入到群文創作隊伍中,成為群文創作的中堅力量。今年,由上海報送的口琴演奏《愛上這座城》、小品《我記得你,你就活著》榮獲第十九屆群星獎。其創作者孫彬彬、劉曉耕便是上海年輕的群文創作人才。孫彬彬表示,對接群星獎的新人新作機制、創作基地的扶持、群文創作的培訓、巡演展演的打磨等,促成了上海群文創作的蓬勃發展。
作為集中展示上海群文創作成果的平臺、對接群星獎的重要群文創作機制,上海市群文新人新作展評展演在發現問題、培養人才、作品推廣等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今年評選活動剛落下帷幕,吳鵬宏便開始組織劇本研討會,請專家盡早參與打磨具有參賽和獲獎潛力的作品。吳鵬宏說:“接下來,我們將組織開展優秀群文作品線下巡演,或推出線上數字化內容,做到群文作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讓市民百姓樂享群文發展成果。”(黃藝芹)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