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創新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自立自強·大家談】
作者:謝志遠(浙江省科協黨組書記、副主席)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是實現創新制勝的“法寶”,他們所帶來的創新驅動發展要素聚集,能提升經濟社會發展的整體效能,造福人民群眾。
“紅色根脈”是黨百年奮斗歷程最鮮明的底色,要將“紅色根脈”基因和標識融入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全局,展現建功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擔當。對科技人才的培養,要加強理想信念教育,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讓科技人才心懷科技自立自強“國之大者”的信念。通過弘揚科學家精神,打造科學家群落,以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持續深化科技人才主動適應新時代、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要求,踐行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的新使命,充分響應新發展階段加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和主要科學中心的號召。
要更加重視開放,強化科技人才“磁吸”效應。拓寬科技創新民間合作交流“朋友圈”,以開放紓發展之困、以開放匯合作之力、以開放聚創新之能。通過舉辦高水平科學家峰會、組建科學家聯合會,破解科技發展共性難題、突破產業前沿技術問題、匯聚創投跨界資源支撐,在高水平開放合作中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打造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的產業鏈。
要更加重視獎掖后學,搭建科技人才成長階梯。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需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建成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業務精湛的青年科技人才隊伍。要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更高站位上,在更寬視野中培養青年科技人才,重視青年托舉、院士與青年英才結對、青年科技英才評選、學會青年副會長選舉,為青年人才的發展鋪好賽道、搭建階梯,讓青年科技人才在勇攀科技自立自強的高峰中淬煉信念、激發活力、嶄露頭角,形成人才涌泉的生動局面。
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這就要在集聚創新驅動發展要素的系統性行動中,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打造更為完整的現代科技成果研發、轉化、應用體系和協同共生的創新生態。
以科技創新激活發展動能,要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打造創新平臺,深化科技創新要素由分散轉向高效聚合,持續向企業集聚。通過建立院士之家、院士工作站、專家工作站、博士創新站,進行有組織的科研,形成源頭創新突破、原始創新攻關、應用創新協同體系彰顯科技創新貢獻。
以全鏈融通增強產業韌性,要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打造基礎研究+共性問題+關鍵技術+成果轉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程融通的創新生態鏈,組建創新聯合體,提高配置科技創新資源的效率,提升企業創新鏈整體效能,更好發揮人才積極性和創造性。推動企業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型升級,激發新技術應用、新產業培育、新模式推廣的高質量發展動力,提升產業價值鏈總體效益。
注重推進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科技成果向創新薄弱地區落地轉化,夯實點上突破基礎,提升面上突破能力。加快縮小“技術鴻溝”“科技差距”,做大做強“一縣一業一團”,實現人才對“把產業方向+引創新資源+解技術難題+促成果轉化+助人才培養”的全鏈條支持,形成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的生動實踐。
在新發展階段,數字化改革成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驅動因素和關鍵應用場景。
以科技創新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應該主動積極擁抱數字時代,激活數據要素潛能,推進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加快建設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以數字化轉型整體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并在服務公民科學素養提升、科技文明與數字文明融合方面予以充分體現。
深刻把握數字化變革方向,還要牢牢把握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內蘊。將數字化改革與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融入中國式現代化進程,需要全面把握數字化改革的發展規律、深入挖掘數字化改革的技術指向、引導規范數字化改革的價值取向,實現群體差異性需求精準化滿足,保障不同群體充分共享數字紅利。實現科技文明與數字技術內涵式互促。進入新時代,科技文明覆蓋廣度、受眾群體接納深度和科普成果具體效度在提升公民科學素質方面成為“關鍵一招”。要將數字技術融入科技文明,在精與準、通與聯上持續開辟科技文明創作新空間、拓寬科技文明傳播新渠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