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時政

      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 助推全面鄉村振興

      發布時間:2022-12-01 09:47:00來源: 中國經濟網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要“強化鄉村振興金融服務”,并做出了加大支農支小再貸款支持力度、支持探索農業農村基礎設施中長期信貸模式、加快農村信用社改革,完善鄉村振興金融服務統計制度、深入開展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發展農戶信用貸款等系列工作部署。“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具體舉措首次被寫入黨代會報告,具有極其重要的標志性意義。一方面,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對金融工作提出了更系統具體的要求,另一方面,現有農村金融體系本身還存在短板弱項,農村金融服務還存在薄弱環節,農村金融機構還存在發展不足。

        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現實需求

        (一)農業農村發展基礎建設投入資金需求巨大。要落實總書記對四川在新時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的要求,迫切需要扎實推進高標準農田和水利建設“兩大基礎工程”,優化農業生產各項基礎設施。十四五期間,四川省規劃新建高標準農田1230萬畝,改造提升598萬畝;規劃建設31個重大水利工程和6000多個中小型水利工程,僅此兩項資金投入規模近1.5萬億元。宜居鄉村建設任務仍然繁重,農村電網、通信網建設項目及生活污水、垃圾處理等人居環境整治項目剛性投入資金巨大。除了財政投入外,需要有效利用好金融杠桿,重點解決好中長期涉農資金投入問題。

        (二)農業產業現代化體系建設融資需求巨大。四川是農業大省,但大而不強,體現在農業生產規模大但農產品結構失衡,地區間農村特色產業發展水平參差不齊,科技對農業生產支撐不足,產業化水平低,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總產值之比明顯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等。要優化農產品結構,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需要從研、產、供、運、儲、銷各個環節加大資金投入強度,充分發揮金融作為資源配置手段的作用,培育起能帶動廣大農戶規模化、產業化、現代化生產的梯級產業體系。

        (三)農民實現生活富裕需要實現金融服務供給均衡化。四川作為農業人口大省,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仍達2.4:1,地區間農民收入水平差距較大,農民持續增收缺乏新的支撐和動力,制約農民共同富裕的體制機制障礙還未完全消除。要保證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全面防范不出現規模性返貧任務仍然艱巨。金融服務作為基礎公共服務的一部分,特別需要重點解決好金融服務農民增收致富的問題。

        全省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基礎金融服務基本實現全覆蓋,但存在巨大的優化空間。四川省已建立起包括政策性銀行、國有大型商業銀行、94家農村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53家村鎮銀行在內的農村基礎金融服務體系,尤其四川農信系統已建成覆蓋省市縣鄉村五級、超過5200個營業網點的農業農村金融服務網絡,采用“銀政”、“銀企”、“銀商”共建模式,建成2.7萬個金融便民服務點,1萬個集金融、政務、村務、電商、民生、物流于一體的農村金融綜合服務站。鄉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完成以后,全省鄉鎮(街道)、建制村數量大幅減少,初步形成中心鎮村輻射帶動的鄉村開發新布局,農村金融服務網絡急需根據新的鄉村國土空間布局進一步優化調整。此外,偏遠地區、少數民族地區主要金融交易對現金依賴程度較高,農村數字技術應用場景不足,農村數字普惠金融體系普及程度遠低于發達地區,以數字化金融賦能鄉村產業創新轉型的能力仍較低。

        (二)三農資金供給總量快速增長,但重點領域仍存在顯著不足。全省涉農貸款余額逐年保持快速增長勢頭,2021年末全省銀行業涉農貸款余額已達2.09萬億元,增速達10.14%,融資利率總體呈現持續下降趨勢,但中長期資金供給仍存在不足,尤其是支持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中長期資金支持力度仍待進一步加強。涉農財政資金實現全面統籌整合,土地出讓收益用于鄉村振興領域機制逐步落地落實,農業農村基礎設施領域財政統籌、市場參與、財金互動的資金籌集體制機制逐步健全。但2021年來隨土地出讓困難,資金籌集投入存在客觀困難。同時,由于農業農村領域基礎建設項目公益屬性強,資金投入回報機制難以實現自平衡,市場資本參與動員難度較大,項目融資普遍存在巨大困難。另一方面,支持農業產業發展信貸總量占比仍然較低,2021年末全省銀行業普惠涉農貸款余額3936億元,持續實現“增速不低于各項貸款增速”目標,但普惠涉農貸款總量僅占全省銀行業貸款余額的4.9%。

        (三)支持農業農村發展的金融服務體系逐步健全,但多個領域仍不同程度存在真空。從融資服務模式看,全省已全面建立涵蓋農業信貸、農業保險、支農債券、農業擔保、農機融資租賃在內的產業融資服務體系,但各類金融服務主體的協同性,以及服務的有效性仍待提高。農業生產群體中征信白戶占比高,提供授信服務存在客觀困難。種養殖業、農資生產、流通中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程度較高的領域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初步緩解,但特色農業、文旅等非標準化產業資金獲得能力仍然偏弱。隨國際形勢動蕩,農產品價格周期性波動加劇,但農產品價格指數保險、農產品期貨等風險對沖金融工具推廣進度遠低于預期。農村土地、房產、股權等要素資產流轉交易機制仍未全面通暢,導致涉農領域金融風險處置成本居高不下,給金融機構有效介入造成障礙。

        (四)農村金融機構改革即將全面完成,但發展不足、抗風險能力弱的矛盾仍然突出。全省超過80%的農信社已完成農商行改制,省級信用聯社改革方案已初具雛形,預計在2023年內將完成全面改革。但部分農村金融機構自身發展不足,存貸比顯著低于沿海發達及中部地區同類機構水平,偏遠地區農村金融機構自身規模較小、抗風險能力較弱,個別法人治理機制弱化,進入監管部門高風險機構名單。省級以下農業擔保公司擔保能力不均衡,部分重點農業市縣受限于財政實力,對農擔公司資金補足能力有限。省農擔公司截至目前在保余額僅90億元左右,農業擔保體系對農業產業化發展融資的支撐作用尚未充分體現。

        (五)工作機制尚不能完全適應全面鄉村振興新要求。與其他行業相比,涉農領域行業、統計數據相對缺失,金融機構開展有效風險判斷存在信息不足的困難。扶貧再貸款、支農再貸款等農村金融政策性支持工具完整,但部分環節針對性、有效性仍待進一步提高。涉農貸款專項統計制度已實施15年未修訂,不能真實反映鄉村振興發展中金融服務實際水平。金融監管涉農考核機制主要偏重農村銀行業機構,未能全面覆蓋銀、證、保、期等各類金融服務主體。國有金融資本管理部門對普惠性金融機構考核機制以凈利潤、資本收益率為導向,不利于充分調動其支農惠農的積極性。

        對策建議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工作過程中,應切實以農村金融工作機制更加健全,農村金融服務供給更加充分,農村金融組織體系更加完善為目標,提高農村金融服務的便捷性、可得性、有效性。建議可從下列方面采取措施:

        (一)強化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結合數字鄉村建設進程、“互聯網+政務服務”拓展,在保障數據安全前提下推動相關數據共建共治共享,以數字技術賦能金融風險防控。積極推動數字人民幣試點推廣,鼓勵數字人民幣在鄉村金融服務領域的多場景利用。優化鄉村金融服務網絡布局,鼓勵金融機構結合鄉村片區開發布局優化、調整、新設服務網點。支持金融機構開展農村綜合金融服務站建設,整合文化、商業、物流、政務等資源提供綜合化金融服務。

        (二)優化農村金融機構組織體系。加快推動農村信用社省聯社改革,積極引入具有業務、渠道等協同效應的全國性農業龍頭企業作為戰略投資人,理順全省農村信用社公司治理,提升管理水平。多渠道補充農村金融機構資本金,做強農村金融機構資本實力,提升風險與內控管理能力,提高內生可持續發展動力。積極引進農業保險機構,加大重點農產品品種的保險覆蓋面。強化省、市、縣各級農業擔保公司資本金補充機制,傾斜性加大對重點農業地區農擔公司的風險分攤、資金注入力度,持續提高其風險分攤能力。

        (三)優化構建農村金融服務支撐體系。出臺激勵措施,全面推廣整村授信模式,加快推進農村普惠信貸,擴大農戶授信、用信覆蓋率。建立健全農村生產要素流轉融資服務平臺,實現交易平臺與融資擔保公司、資產收儲公司、行業協會、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有效銜接,形成農村資源要素抵押登記、流轉處置、風險分擔閉環,降低農村風險處置的交易成本。推進農村金融領域司法訴訟與執行體系進步,健全金融糾紛多元化解體系,提高涉農領域司法執行效率。健全優化多部門協同的聯合信用信息體系與失信聯合懲戒體系。

        (四)提高農業農村重點領域融資能力。建強農業農村領域融資主體,探索組建省級農業投資主體,進一步整合省、市兩級國有企業平臺,重點投資支持省內戰略優勢農業產業項目開發。通過統籌農、林、水等各領域財政資源,探索設立農業基礎設施投資基金,撬動社會資本參與,推動高標準農田、重大水利、農村環境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建設。鼓勵多渠道籌集農業農村發展資金,加大鄉村振興專項債包裝與發行力度,鼓勵各地區、國有企業、市場主體發行鄉村振興票據等債務融資工具,積極協調爭取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對我省涉農基建項目的支持。

        (五)優化農村金融各項工作機制。進一步健全農村金融風險分攤機制,繼續強化農村金融財金互動獎補政策,加大農業擔保、農業保險對產業化、規模化農業項目的支持力度。主動完善鄉村振興金融服務統計制度,試點開展金融機構服務鄉村振興考核評估。加大農村金融人才培育機制,建立農業科技、農村金融、農業產業等行業人才常態化交流掛職、教學機制。優化普惠性金融機構激勵約束機制,逐步弱化當期盈利指標,建立以服務農村農業發展效果為主要目標、以中長期表現為評價重點的考核體系。

        (作者:杜凌艷,四川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高級經濟師、注冊會計師、特許金融分析師;蒲天樂,成都市大邑縣人民政府,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网址在线观看| jizz国产在线观看| 欧美国产日韩911在线观看| 农民工嫖妓50岁老熟女| 麻豆天美精东果冻星空| 国产超薄肉色丝袜的免费网站| 丝袜高跟浓精受孕h文| 日韩影片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在线电影| 穆天阳吃饭还在顶是哪一章节| 国产偷久久久精品专区| 2021精品国产品免费观看| 好男人影视官网在线www| 久久九九国产精品怡红院| 欧美亚洲校园第一页|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专区| 色偷偷人人澡人人爽人人模| 国产无遮挡无码视频免费软件| 97精品人人妻人人| 忘忧草日本在线播放www| 久久久精品电影| 欧美kkk4444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精品字幕|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剧情中文字幕| 2021国产成人午夜精品|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自拍| 一级做a爱片久久蜜桃| 日本午夜精品一本在线观看|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古装片| 欧美黄色xxx| 免费观看无遮挡www的小视频| 豪妇荡乳1一5|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波多野结衣xfplay在线观看| 夜夜躁狠去2021|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一区| 无人视频免费观看免费直播在线观看 | 无翼乌日本漫画| 五月天久久婷婷| 欧美天天综合色影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