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超人”時代,萬物互聯啟新篇
【經濟界面】
我國移動物聯網終端用戶數首次超出移動電話用戶數,占比達50.3%——
“物超人”時代,萬物互聯啟新篇
光明日報記者 劉坤
截至8月末,三家基礎電信企業發展移動物聯網終端用戶16.98億戶,較上年末凈增3億戶;代表“物”連接的移動物聯網終端用戶數首次超出代表“人”連接的移動電話用戶數,占比已達50.3%。這意味著,我國正式進入“物超人”時代,成為全球主要經濟體中首個實現“物超人”的國家。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發展物聯網,建設高效順暢的流通體系,降低物流成本。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當前,我國移動物聯網發展現狀如何?“物超人”將帶來哪些機遇和挑戰?未來應如何進一步推動移動物聯網高質量發展?
1.連接數占全球比例超70% 我國建成全球最大移動物聯網絡
移動物聯網,即基于蜂窩移動通信網絡的物聯網技術和應用,是我國新型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我國移動物聯網發展的政策環境持續優化,移動物聯網綜合生態體系加快構建。
2017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關于全面推進移動物聯網(NB-IoT)建設發展的通知》,首次提出移動物聯網網絡建設和用戶發展的量化指標。2020年,工信部印發《關于深入推進移動物聯網全面發展的通知》,明確要求加快移動物聯網網絡建設、加強移動物聯網標準和技術研究等。
今年9月,工信部印發《關于組織開展2022年移動物聯網應用典型案例征集活動的通知》,圍繞智能家居、網聯汽車、智能穿戴等領域的生活智慧化應用,智慧農業、智能工廠、智慧醫療等領域的產業數字化應用,智慧消防、環保監測、智能表計等領域的治理智能化應用,征集優秀案例,推進移動物聯網應用發展。
專家表示,在政策支持指引、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國移動物聯網在網絡能力、應用發展和產業能力等方面取得明顯進展。移動物聯網深度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多環節,國內企業技術及產品研發能力持續增強,生態體系持續完善。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8月底,窄帶物聯網、4G、5G基站總數分別達到75.5萬個、593.7萬個、210.2萬個,多網協同發展、城鄉普遍覆蓋、重點場景深度覆蓋的網絡基礎設施格局已形成。目前,我國移動物聯網連接數占全球比例已經超過70%。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余曉暉介紹,目前,我國已建成全球最大的移動物聯網絡,實現高中低速協同組網的良好局面。截至8月末,我國移動物聯網連接數達到16.98億,在連接規模和“物超人”比例上遠遠高于美國、日本、韓國、德國等世界主要發達國家。此外,技術創新方面,自2015年以來,我國一直是全球移動物聯網技術創新的主要貢獻者。生態建設方面,我國移動物聯網產業規模不斷壯大,產業供給能力顯著提升,芯片、模組、終端出貨量等方面全球領先。
余曉暉認為,實現“物超人”,標志著我國正引領全球移動物聯網生態體系發展,意味著移動物聯網迎來規?;l的重要時間節點,進入“邁向百億物聯”的新時代,開啟信息通信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意味著移動物聯網的價值將不斷凸顯,開始成為推動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引擎。
2.打開更大數據價值空間 促進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
實際上,移動物聯網與我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
如今,移動物聯網在智能制造、遠程控制、車聯網、智能家居、智能表具、智慧醫療、智慧交通等領域廣泛應用。
在濟南,工作人員可通過智慧燃氣管理平臺,實時查看管理全市近50萬塊物聯網燃氣表。物聯網燃氣表具有數據傳輸和分析功能,能自動采集數據、實現遠程抄表、在線充值、自動報警、遠程控閥等多種功能。
在湖北武漢一家服裝企業的車間里,各種智能設備有序進行生產作業。由5G網絡、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共同搭建的物聯網體系,可讓管理人員通過辦公區的大屏幕對生產設備進行實時查看和管控。
“移動物聯網與千行百業加速創新融合,使數據產生價值,賦能經濟社會各個領域,促進數字化轉型升級?!庇鄷詴熣f,目前,窄帶物聯網已形成水表、氣表、煙感、追蹤類4個千萬級應用,白色家電、路燈、停車、農業等7個百萬級應用,電視機機頂盒、垃圾桶、冷鏈、模具管理等多領域新興應用。
此外,余曉暉表示,移動物聯網發展為產業數字化和數字化治理提供了更強的連接能力和更大的連接規模,打開了更大的數據價值空間,將更好地觸達萬物,加快數據高效感知、傳遞和處理,加速形成全“連”、有“數”、能“算”的閉環格局。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認為,過去,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主要依靠人口紅利;今天,物聯網應用打開了另一個維度,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智慧家居等應用將實現爆發式增長,網絡技術發展開啟新的里程碑。
“移動物聯網和大數據緊密關聯。”鄔賀銓說,物聯網的第一環是感知數據,然后是傳輸和分析數據,最終支撐智能決策。實現“物超人”,意味著數據大增長,可以更好地發揮數據的生產要素作用。
3.提升應用廣度和深度 開啟萬物互聯新階段
移動物聯網是實現萬物互聯、連接泛在的新型信息基礎設施。推動移動物聯網應用全面發展,對于促進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培育信息通信行業發展動能、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等具有重要意義。
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物聯網支出超過1500億美元。預計到2026年,我國物聯網支出將接近3000億美元,成為全球最大的物聯網市場。
當然,在看到機遇的同時,也要清醒認識到,我國移動物聯網產業發展依然面臨著挑戰。比如,規?;瘧糜写嵘?、創新能力不足等。
鄔賀銓介紹,移動物聯網的產業鏈較長,涉及芯片、軟件、操作系統、邊緣計算,后端還有大數據分析、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其中,芯片是最基礎、最重要的“底座”。目前,我國移動物聯網芯片技術雖然實現了一些突破,但與國外相比仍然存在差距。同時,我國移動物聯網生態尚未形成。物聯網與重要基礎設施關聯,其安全風險更大,也意味著物聯網安全面臨更大挑戰。
“在移動物聯網發展過程中,我們往往會重建設、輕應用,重采集、輕分析?!编w賀銓說,只是簡單進行數據感知是不夠的,還要進行數據分析。業界要開發更多的移動物聯網應用。在保證數據安全、個人隱私的情況下,應把可以開放的數據開放出來,扶持更多創新企業成長。
未來幾年是移動物聯網高速發展階段。
專家建議,要加快移動物聯網網絡建設。加快推進5G網絡建設,繼續深化4G網絡覆蓋,進一步加大窄帶物聯網網絡部署力度,做好網絡運維、監測和優化等工作,提升網絡服務水平。同時,積極開展移動物聯網關鍵技術研究。面向不同垂直行業應用環境和業務需求,重點加強網絡切片、邊緣計算、高精度定位、智能傳感、安全芯片等新興關鍵技術研究。此外,要提升移動物聯網應用廣度和深度。圍繞產業數字化、治理智能化、生活智慧化三大方向推動移動物聯網創新發展。
在余曉暉看來,“物超人”是實現移動物聯網全面發展的重要節點。我國移動物聯網將向更廣范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發展方向邁進,量質并舉,開啟萬物互聯新階段,助力數字社會高質量發展。
鏈接
智能制造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智能制造取得長足進步,產業數字化轉型全面推進。截至2021年年底,全國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分別達到51.3%、74.7%,比2012年分別提高30.7、25.9個百分點。智能制造發展水平穩步提升。我國已建成700多個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生產效率平均提高48%,產品研制周期平均縮短38%,產品不良品率平均降低35%,煉化、印染、家電等領域智能制造水平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智慧物流
交通運輸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印發的《交通運輸智慧物流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提出,到2025年,聚焦基礎設施、運載裝備、系統平臺、電子單證、數據交互與共享、運行服務與管理等領域,完成重點標準制修訂30項以上,形成結構合理、層次清晰、系統全面、先進適用、國際兼容的交通運輸智慧物流標準體系,打造一批標準實施應用典型項目,持續提升智慧物流標準化水平,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提供高質量標準供給。
智能網聯汽車
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駛入“快車道”。今年上半年,國內具備組合駕駛輔助功能的乘用車達到228萬輛,滲透率升至32.4%,同比增長46.2%。
多地多部門圍繞激勵技術創新、優化政策供給、加快車路協同基礎設施建設、打造自動駕駛和車聯網示范區等多方面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化進程。
工信部表示,將堅持“單車智能+網聯賦能”發展戰略,進一步完善措施,持續推動我國智能網聯汽車高質量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