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時政

      新華視點:從“會種田”到“慧種田”——來自田間一線的觀察

      發布時間:2022-09-23 09:51:00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9月22日電 題:從“會種田”到“慧種田”——來自田間一線的觀察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陳聰、魏弘毅、陳春園

        9月23日是第五個中國農民豐收節。當很多人還在腦補農民彎腰弓背、揮汗如雨的農忙畫面時,在全國各地的廣袤農田里,無人機遙感技術等科技的應用、智能化農業機械的登場、保姆式耕種管收托管服務的普及,令這個收獲季充滿科技風與未來感。

        中國飯碗如何通過“藏糧于技”端得更穩?“新華視點”記者在田間地頭尋找答案。

        “老把式”體驗掌上務農

        在位于黑龍江省東北部的北大荒集團建三江分公司紅衛農場有限公司,第九管理區種植戶李英俊正在田里進行割曬拾禾作業,搶早收獲水稻。他身后的這片55萬畝的水稻田,已經連續兩年應用多光譜無人機遙感監測技術收集田間數據,監測水稻在各個農時節點的生長情況。

        “從去年年初開始,我們通過利用多光譜無人機航拍稻田、收集數據,再結合地面樣本的采集,生成水稻長勢分析圖和施肥指導處方圖,上傳到農場的智慧農業大數據服務應用平臺提供給種植戶?!奔t衛農場有限公司智慧農業先行示范區副主任于海銘說,自己地里水稻長勢旺盛還是缺肥,種植戶通過手機App一看便知,施肥也能更精準,對于改善糧食品質、提高產量、節約肥料、降低成本很有用處。

        在全國一些地區,機械化、信息化的新農事在廣袤田野里不斷書寫著。

        在江西省豐城市董家鎮富硒大米生態基地,3000余畝金黃色的富硒稻正在加緊收割。豐城市通過建立農事、農資、農機服務大數據平臺,破解農民種糧中遇到的難題,讓農民從“會種田”變成“慧種田”。

        “以前農忙時到處找農機,現在市里成立了農事服務中心,全市農機實現了‘云集合’,只要手機一點,就有農機服務上門?!倍益偡N糧大戶饒彬說。

        在南昌智慧大田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一處萬畝智慧農場,秋收時節幾乎看不到人。金燦燦的稻田中,一臺臺無人駕駛收割機正快速收割水稻,谷粒落入存儲倉,秸稈被切碎回田。

        “從春耕到秋收,我們都可以實現全天候、全過程、全空間智能化無人生產作業模式,為糧食穩產、高產奠定了基礎?!痹摴究偨浝磬u泰暉說,得益于無人農機的推廣應用,26名職業農民能種上萬畝田,而且糧食損耗率也大大降低。

        “田保姆”讓農民當上“甩手掌柜”

        在位于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的龍江縣超越現代玉米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魏剛正在查看與合作社簽約的1000多名農機手信息?!笆弧奔倨谶^后,農機手將駕駛數百臺收割機、拖拉機、運糧車等,開赴玉米收割一線,履行托管職責。

        通過實施一套科學、統一的作業標準和大壟密植的耕種模式,合作社今年全程托管了縣里49萬畝玉米地,覆蓋農戶8000多戶,托管面積占全縣玉米種植面積的十分之一。

        “我們合作社以產業化服務為主,建成從縣城、鄉鎮到村屯的組織架構;全縣大部分村屯都有農機手,每個村屯的農機手負責各自村屯地塊的作業,讓客戶在耕種管收的整個過程都有良好的服務體驗。”魏剛說。

        龍江縣景山村窩卜屯的高友是合作社雇傭的農機手之一,今年他承擔了16戶村民共1300多畝地的秋收托管任務。“我跟著合作社干了4年,自己的耕種水平越來越高,也眼瞅著合作社提供的托管套餐越來越優化。”

        高友告訴記者,今年有一戶年老無耕作能力的村民把自家的地托管給他種,得益于合作社提供的科學耕種模式,玉米畝產大幅增加。跟幾年前土地流轉收益相比,那一戶村民今年收入有望翻番。

        有了“田保姆”,農民種地更輕松。這并非一句廣告詞,而是智慧農業對“誰來種地、怎么種地、如何種好”的有力回答。

        江西省吉水縣醪橋鎮種糧大戶周小毛,今年種了500多畝中稻。但他本人卻如同當起了“甩手掌柜”,中稻收割時都沒下田,鞋面上甚至沒沾泥點。

        “我和江西井岡山糧油集團有限公司簽了托管合同。育秧、耕地、插秧、施肥、收割和銷售都不用操心,平日管管溝渠供水就行?!敝苄∶f,如今糧食也不愁賣,每畝田每年有兩三百元的穩定收益。

        井岡山糧油集團副總經理馮小慶告訴記者,公司從2015年開始在吉水縣探索發展訂單農業,為農戶提供優質稻種、農資配套、農機服務、糧食收儲等社會化服務,如今訂單面積達21萬余畝,占全縣水稻種植面積一半左右。

        相比以前,如今購買農業社會化服務如同看著菜單點菜。馮小慶說,公司既提供全過程托管的“全職田保姆”服務,也有購買單項或多項農業服務的“鐘點工田保姆”,農田托管形式更為豐富。

        “種田人”已不是那個“莊稼漢”

        黃金九月,風吹稻浪。北大荒集團建三江分公司七星農場有限公司的“85后”農機手陸向導正在抓緊檢修收割機,為即將到來的秋收做準備。

        陸向導是第三代北大荒人。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墾荒大軍挺進北大荒,陸向導的爺爺陸詩然是其中一員,他們“早起三點半,歸來星滿天??兄鶅鲳x,雪花湯就飯?!贝撕罂萍疾粩噙M步,父親陸書民用上了拖拉機、收割機。到陸向導這一代,只需輕觸安裝在插秧機上的平板電腦,搭載有北斗導航系統的智能插秧機便開始在田間忙碌,綠油油的秧苗就扎根在黑土地。

        “現在先進的種植技術和機械設備會由我們農機手最先接觸掌握,等技術成熟后向農場種植戶推廣?!标懴驅дf,農閑時,自己會教種植戶對比不同的水稻和肥料品種,幫助他們提高種植技術、操作先進農機。

        從人扛牛拉“六只腳”,到“四只腳”的拖拉機,再到不用下田的無人化智能操作,新時代的“種田人”改變了傳統的農業種植方式。

        他們中有農學碩士、農技員,有多年在外打工的農民,也有曾經商辦廠的創業者。通過互聯網思維和新的產銷模式,他們推動了特色農業、生態種養、綠色食品、農村電商、農旅融合產業發展,為傳統農業轉型注入新動能。

        “沒想到我這個‘莊稼漢’竟有機會站上大學講臺!”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種糧大戶閔小明務農16年,今年受聘擔任江西農業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導師,他感到新型職業農民越發有奔頭、有面子。

        近年來,江西農大探索將大學生創新創業導師選聘工作由校內延伸到田間地頭,先后聘請了18名年齡在30歲至55歲之間的“農民導師”,對接受繼續教育的農民和相關專業的學生開展輔導教學。這些“農民導師”享受副教授級課酬待遇。

        “農業現代化再加上一大批高素質的新一代‘種田人’,這將對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發揮重要作用。”江西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智慧農業與農業外經處處長陳勛洪說,在培育現代化農業技術人才的基礎上,利用新技術、互聯網思維賦能農業,我們的飯碗就能端得更穩。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网站品爱网 | 日本老妇人乱xxy| 伊人久久五月天| 萝li交小说合集| 国产精品亚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一个人免费视频观看在线www| 日韩一级黄色影片| 亚洲成人免费电影| 福利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亚洲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18日本xxxxxxxxx视频| 天天操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国语对白在线电影| 最近最新视频中文字幕4| 亚洲精品国精品久久99热一| 精品视频vs精品视频| 国产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 2021国产麻豆剧果冻传媒电影| 好吊操这里只有精品|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99果冻传媒 |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健硕粗大猛烈浓精| 色噜噜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a区在线观看视频 |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免费观看成人毛片| 欧美成人三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夜爽爽爽爽爽影院| 三个黑人上我一个经过| 日本强好片久久久久久aaa | 野花影院在线直播视频| 国产激情久久久久影院| 88aa四虎影成人精品|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综合网| 三级黄色在线看| 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 乱人伦人妻中文字幕在线入口| 欧美性v视频播放| 亚洲熟妇色xxxxx欧美老妇| 男人免费桶女人45分钟视频| 午夜无码伦费影视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