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效經驗中提煉長效之策
對于疫情防控期間推出的服務企業的好經驗、好做法,我們在為其點贊的同時,也有必要進行總結,在行之有效的經驗中提煉長效之策
開展政企“早餐會”,政府工作人員和企業負責人圍坐一桌,現場溝通掌握企業難題;推行企業“煩惱指數”機制,及時發現企業的煩惱,從而精準紓困……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各地推出了不少助企紓困措施,創新了很多類似“早餐會”“煩惱指數”這樣的工作機制。這些新措施、新機制,進一步優化了政府和企業的溝通渠道,有助于更及時、更精準地幫助企業解決問題,在穩市場主體保就業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企業反映也普遍良好。
營商環境是培育和壯大市場主體的沃土,對于疫情防控期間推出的這些服務企業的好經驗、好做法,我們在為其點贊的同時,也有必要進行總結,在行之有效的經驗中提煉長效之策,為一些創新機制的常態化運行夯實基礎,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創新協同聯動,有利于形成服務合力。有的地方創新協同聯動方式,對多個政府部門的近百項職責邊界事項進行逐項論證,專門印發通知,厘清職責邊界。條塊理順了,職能部門在各司其職的同時發揮協同效應,簡化企業辦事流程,顯著提升了服務企業的能力。
創新評價機制,有利于優化服務體驗。惠企政策作用于企業,落實成效如何,離不開企業的直接反饋。有的地方鼓勵民企為職能部門評議打分,將打分結果作為部門考核的重要指標,直接影響相關工作人員的績效。評議打分成為推動政府部門進一步優化改進政務服務的手段,也拓寬了企業反饋發展瓶頸的渠道,助推營商環境不斷改善。
創新技術手段,有利于提升服務效率。如今,數字化技術對改進政務服務的作用愈發明顯,實現了政府與企業的高效互動,提升了政府部門的工作效能。越來越多的地方借數字化平臺賦能政務服務,由以往的“企業找政策”轉為“政策找企業”,一系列惠企政策能夠更精準地直達有需要的企業,助力常態化機制更快見效。
助企紓困不是一蹴而就,營商環境優化也需要持續發力。相信隨著改革不斷深入,各地會涌現出更多利長遠、重實效的長效機制,促進市場主體穩定發展,助推經濟運行更加順暢。(韓春瑤)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