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時政

      科技興農開花結果

      發布時間:2022-08-18 10:07:00來源: 經濟日報

        8月初,中國農業科學院宣布,該院牛遺傳育種科技創新團隊組織全國優勢育種隊伍,育成了“華西牛”。這是歷經43年協同攻關,我國科研工作者育成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肉牛新品種,對提升肉牛產業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我國農業科技創新成果不斷取得突破,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農民增收發揮了重要作用。”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長周云龍說,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從2012年的54.5%提高到2021年的61.5%,我國農業科技整體水平已從世界第二方陣跨入第一方陣。

        支撐餐桌更豐富

        近年來,我國培育出一批節水、節肥、節藥、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優質水稻、強筋弱筋小麥、高產高蛋白高油大豆、高產機收籽粒玉米優良新品種。玉米籽粒機收品種“京農科728”在短期內推廣達3300萬畝,“中麥5051”突破了節水品種不優質、優質品種不抗寒的技術瓶頸。目前,我國農作物良種覆蓋率超過96%,自主選育品種占比達95%,做到了中國糧主要用中國種。

        今年是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的第一年,良種依然是推進的關鍵。6月,農業農村部在山東禹城舉辦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觀摩會。禹城市房寺鎮鄉邦種植專業合作社今年種的大豆全是“齊黃34”。合作社理事長劉厚鑫說,這個品種耐陰,適合帶狀復合種植;坐莢高,適合機收;產量高,蛋白質含量在42%以上。禹城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饒泉欽說,今年第一次大規模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禹城選擇了政府統一供種,既能確保種子質量,也利于品種合理布局。

        “我國肉牛生產水平在逐步提升。但是,牛肉產量還不能完全滿足消費快速增長需要。部分原因是肉牛品種生產性能與國際先進水平有較大差距。”中國農科院牧醫所副所長李俊雅表示,肉牛作為典型的大家畜,世代間隔長、繁殖效率低、生產模式復雜,育種數據收集難度大。得益于聯合育種和科技創新,“華西牛”平均育肥期日增重達1.36公斤,主要生產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不僅大宗畜禽品種要靠品種創新,地方特色畜禽也離不開良種繁育。江西省萍鄉市上栗縣長平鄉是“贛西黑山羊之鄉”。面對提純復壯滯后等短板,該鄉與中國農科院建立校地合作關系,引進江西農業大學博士后工作站,聯合打造創新基因芯片基地、智能獸醫“120”等科創平臺。全鄉年出欄黑山羊近10萬頭。

        中國林牧漁業經濟學會專家表示,畜禽水產品種良種化、國產化比重在逐年提升。近年來,我國培育出京紅、京粉系列自主蛋雞品種和京海黃雞等自主肉雞品種,市場占有率均提高到50%以上。2021年底,“圣澤901”等3個白羽肉雞新品種通過審定,白羽肉雞育種實現突破。目前,我國主要畜種核心種源自給率達75%。

        推動農業更高效

        走進蔬菜之鄉山東壽光的溫室大棚,人們能感受到,我國農業設施日益向規模化、智能化發展。在壽光有一座占地120畝的智能玻璃溫室。這座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春江團隊設計的智能玻璃溫室,應用了120多項專利技術,集合了荷蘭式溫室土地利用效率高和壽光大棚高效節能的兩大優勢,比荷蘭式溫室節能50%以上。壽光市農業農村局局長王立新告訴記者,如今,壽光大棚已發展到第七代,人工智能、物聯網技術開始普遍運用。

        農業農村部最新數據顯示,我國設施農業面積達4270多萬畝,占世界設施農業總面積的80%以上,其中設施蔬菜占設施農業的81%。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所所長張友軍說,“設施生產與露地生產結合,基本滿足了我國蔬菜的全年供應,讓北方老百姓冬天不再只能吃老三樣”。如今,高效節能型日光溫室在北方地區廣泛應用,高光效低能耗LED智能植物工廠逐漸在北京、廣東、山東等地應用。

        科技對養殖業素質提升的貢獻同樣顯著。近年來,我國實施優質乳工程,推廣應用豬—沼—菜、大水面生態養殖和稻漁種養循環模式,為滿足國民日益升級的肉蛋奶需求發揮了重要作用。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我國規模生豬場機械化率達到70%以上,規模奶牛場100%實現機械化擠奶,乳及乳制品質量接近歐盟水平。

        從種植業到養殖業,綠色成為農業發展的時代旋律。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金書秦說,“農業綠色發展呈現從低階向高階發展的動態演進路徑。首先是去污,實現農業生產過程清潔化。其次是提質,實現產地綠色化和產品優質化。最后是增效,綠色成為內生動力”。目前,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超過76%,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6.7%。

        創新力量更澎湃

        今年5月,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在山東青島交付運營,標志著我國海洋漁業養殖從傳統農業經營模式向現代化工業生產模式邁出關鍵一步。該船可年產高品質魚類3700噸,超過了吉林省查干湖一年的漁獲量。海洋養殖的“大國利器”背后,離不開深藍漁業科技創新聯盟的大量攻關。

        深藍漁業科技創新聯盟是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之一。2014年12月,原農業部主導建立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先后成立了優質奶業、棉花產業等76個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如今,上千家科研院校、企業參與聯盟建設,有效改變了各類科技創新主體單打獨斗的現狀。

        針對奶業轉型面臨的單產低、乳蛋白率低、飼料轉化率低等問題,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建立了奶牛綠色健康養殖技術體系。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產業經濟室主任、中國社科院農村所研究員劉長全說,依托體系創立的奶牛金鑰匙技術示范培訓,累計為行業培訓奶牛養殖業技術和管理人員1.27萬人次。

        奶牛產業技術體系是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之一。圍繞打造國家農業科技戰略力量,財政部和農業農村部共同建設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探索產業導向的新型科研與推廣組織模式。借助財政資金長期穩定支持,體系努力突破共性技術、集成關鍵技術、熟化配套技術,10年來共研發了4475個新品種、9375項新技術、1363項新工藝。

        “中心重點圍繞智慧農業、生物農業、功能農業三大主導產業,開展農業共性技術與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南京國家農創中心黨工委書記周蓉蓉說,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建設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同年12月南京國家農創中心獲批建設。中心提供孵化展示基地、辦公載體和人才公寓。僅2021年簽約的科研成果轉化合同就達2054份。

        南京國家農創中心是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之一。近年來,有關部門建設南京、太谷、成都、廣州、武漢等5個農業科創中心,打造“農業硅谷”,建設了一批區域性農業農村科技研發平臺、孵化平臺、轉化平臺、人才培育平臺。

        周云龍表示,“十四五”時期,要加快高水平農業科技自立自強,加快產學研深度融合,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科技支撐。(喬金亮)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娇小性xxxx|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综合狠狠| 色妞www精品一级视频| 国产精品黄大片观看| 不卡av电影在线| 日韩毛片无码永久免费看| 亚洲精品伊人久久久久| 综合欧美亚洲日本| 国产在视频线精品视频| 668溜溜吧成人影院| 孩交videos精品乱子豆奶视频|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欧美极品少妇无套实战| 免费看成人aa片无码视频吃奶| 蜜臀AV无码精品人妻色欲| 国产破处在线观看| 97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 少妇高潮太爽了在线视频|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校园春色国产精品| 人人妻人人添人人爽日韩欧美| 美女久久久久久| 国产免费AV片在线观看播放| 亚洲资源最新版在线观看| 国精品午夜福利视频不卡757| 一级特黄色毛片免费看| 色丁香在线视频| 国产欧美视频高清va在线观看| 99re在线观看| 好男人好资源在线影视官网| 久久国产精品一国产精品金尊| 欧美在线一级精品| 亚洲黄色在线观看| 美女高潮黄又色高清视频免费| 国产午夜视频高清| 日韩在线第二页| 国产精品色拉拉免费看| 99视频精品在线| 娜露温泉无删减视频在线看|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 日本成人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