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職業病 對白領藍領的關注均不能“缺位”
4月25日至5月1日是職業病防治法宣傳周。一直以來,職業病防治工作的重點大多聚焦在“藍領”人士,對“白領”人士的工作壓力、職業緊張等問題難以界定。
在4月25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職業健康司司長吳宗之表示,不僅要關注像塵肺病、職業中毒、噪聲聾等傳統的職業病防治,也要關注工作壓力、心理健康、肌肉骨骼系統疾病等工作相關疾病的預防。不僅要關注一線的“藍領”職工,也要關注“白領”職工。
警惕新型職業病并做好預防
“白領”人士因工作壓力大、工作超時造成的職業緊張、腰背痛等算不算職業病?它們當前未被納入職業病目錄,后續是否會更新?
“依據職業病防治法,職業病是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職業病。”中國疾控中心職業衛生首席專家李濤表示,“996”帶來的職業緊張和腰背痛目前沒有列在職業病分類目錄,所以說它還不能算職業病。
但職業病防治法中的條款體現了對沒有納入職業病目錄的疾病也應積極預防的思想,要求“用人單位的設備、工具、用具等設施應符合勞動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
李濤解釋,職業緊張,顧名思義是由于職業活動導致的精神和心理上的緊張;腰背痛,是由于工作導致腰背部長期過度負荷或不良作業方式而引起的與工作有關的疾病。既然是與工作相關的疾病,用人單位就應當采取積極的措施來進行預防,對沒有納入目錄的工作相關疾病,應加大疾病預防知識普及力度,持續提升職業人群健康素養與技能,努力實現勞動者少得病、不得病的目標。
2021年12月7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等17個部門聯合印發了《國家職業病防治規劃(2021—2025年)》,規劃以保障勞動者職業健康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強調既要做好傳統職業病的防控,又要兼顧新型職業病危害的預防。
“新時代職業健康工作面臨新的要求,落實職業健康保護行動,要從以治病為中心轉變到以健康為中心。”吳宗之說,要全面開展職業健康保護行動,在全社會營造濃厚的職業健康文化氛圍。加強職工心理健康、肌肉骨骼系統疾病等工作相關疾病的預防。積極開展健康企業建設、爭做“職業健康達人”系列活動,大力推進重點人群職業健康素養監測。
修訂相關辦法破解“職業病鑒定難”
“藍領”人士在接觸粉塵、化學因素、物理因素、放射性因素等6大類因素時造成的職業病雖被納入保護范圍,但此前存在鑒定難的問題。以塵肺病為例,其平均潛伏期超過10年,許多勞動者在發病前在多個用人單位工作,一些農民工甚至沒有簽訂勞動合同。在多年后的職業病診斷時無法證明與用人單位的勞動關系,也不能證明其接觸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最終可能導致職業病難鑒定,無法享受職業病的相關待遇。
“針對社會反映的職業病診斷難,全國人大常委會多次修訂職業病防治法,取消了由3名以上取得職業病診斷資格的醫師來進行集體診斷,取消了職業病診斷機構的行政審批,并要求衛生行政部門加強對職業病診斷機構的規范管理。”李濤介紹,根據職業病防治法修訂的新的職業病診斷鑒定管理辦法,盡最大可能方便了職業病診斷與鑒定。
例如,新辦法規定,勞動者只需提供本人掌握的職業病診斷資料,職業病診斷與鑒定的材料主要由用人單位提供;沒有證據否定職業病危害因素與病人臨床表現之間必然聯系的,應當診斷為職業病;明確了職業病診斷辦理的時限,將鑒定、調查、出具證書等時間縮短至10—40天不等。
相關部門還加強了職業衛生、放射衛生技術服務機構的建設工作。據統計,職業健康檢查的機構、職業病診斷的機構分別達到了5067家和588家,基本上實現了“縣區能體檢、地市能診斷”的目標。(張佳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